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诗词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9 17:47:56

【题注】

汉朝建立后,由于实力不逮,且亟需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故而六十余年对匈奴一直实行“和亲”政策,以期缓解袭扰,但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曾下诏廷议对匈政略,但反击匈奴仍非汉室君臣上下一致的选择。众多官员认为攻伐匈奴是以“天下之力满足一人之欲”,强烈反对。然而,汉武帝在进行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后,反击匈奴之战开始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并逐步摧毁了对方的军事实力,使其无力再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边境威胁。

原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①豪聂壹②(每逢匈奴袭扰,边城多被屠掠,边民更是直接承受者。如此,边民聂壹向皇帝进言改变和亲政策、伏击匈奴,当然是理之必然)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

点评:马邑之围是汉武帝首次主动攻击匈奴。此次行动虽因军机泄露,无功而返,但意味着汉朝长达近70年的和亲屈辱政策就此宣告结束,拉开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序幕。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③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④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引他人之言,巧妙提出自己的观点)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皇帝”“高帝”均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为庙号)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⑤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点评:一言以蔽之,主父偃、严安均谏汉武帝放弃对匈奴的攻伐政策,举汉高祖和秦始皇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不能轻易攻打匈奴,此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到元朔年间,主父偃便不再谏议停伐匈奴,而是积极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朔方郡,此举对伐匈奴一事可谓功莫大焉。

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曰:“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詟,终不敢出,上乃还。

点评: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的进攻性战争,逐步改变了汉朝长期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而后,当面对归汉降将,汉武帝采取了怀柔招抚政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矛盾。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注释】

①马邑:县名。治所即今山西朔县。

②聂壹:一作聂翁壹。西汉马邑人。当地豪强。

③主父偃(?—前126):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主父为复姓。任中大夫,建议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削弱王国分封势力,被武帝采纳,下“推恩令”。后为齐相。

④《司马法》:古兵书名。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并将春秋齐大夫田穰苴(官司马)之兵法附于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引文出自《司马法·仁本》。

⑤严安:西汉临淄人。武帝时,以丞相史上书,陈击匈奴之不利。为武帝赏识,拜郎中。后任骑马令。

⑥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初从卫青击匈奴,以功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为骠骑将军,两次大败匈奴。元狩四年,他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封狼居胥山(约在今蒙古乌兰巴托东)。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他们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必定能攻破匈奴的好办法。”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心罢了。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律令方面的问题,另一件事是谏阻攻打匈奴。他在奏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就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事件。”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百姓)上吊于路旁树上,死的人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三月,霍去病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令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中有的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汉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境地区,设置十二部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于是)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军威、威震匈奴。(汉武帝)派使者郭吉告诉单于说:“现今单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如果)不敢出战,就赶快面朝南而臣服于汉朝!”话刚说完,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并扣留了郭吉,把他押送(囚禁)到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汉武帝只好回朝。

思考题

主父偃是如何劝谏汉武帝的?他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区畅所欲言)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下)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中)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下)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翻译

推荐热门作文

《墨子·兼爱中》翻译 《墨子·兼爱下》翻译 《墨子·非攻中》翻译 《墨子·非攻下》翻译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翻译 袁枚《与薛寿鱼书》翻译 《汉书·刘德传》翻译 《汉书·刘交传》翻译 《荀子·非十二子》翻译 《荀子·天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