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艾略特·破晓之前》
灰色的云霞与红色的云霞织在东方,
窗台上的花朵转身迎向黎明,
一瓣接着一瓣, 等待着阳光,
新鲜的花, 枯萎的花, 花朵在黎明。
今晨的花盛放, 昨天的花曾经盛放,
晨光熹微, 房间里飘过花香阵阵,
花色正浓的芬芳, 花事阑珊的芬芳,
新鲜的花, 枯萎的花, 花朵在黎明。
(裘小龙 译)
研究艾略特的评论家, 一般把诗人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从1915年发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至1922年 《荒原》发表前, 称早期作品; 《荒原》至1925年发表的《空心人》 为中期作品; 1930年发表的《灰星期三》 到1948年发表的 《四个四重奏》为后期作品。 如果要反映诗人诗作的全貌, 还应在最前加上一个“初期作品”, 在最后加上一个“晚期作品”。 《破晓之前》一诗, 是诗人的初期作品, 也是诗人在艺术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诗风受维多利亚时代英美诗歌文质彬彬的传统的浪漫主义影响很深。1908年底诗人接触到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作品, 并受其影响。 之后诗人又与意象派大师庞德相遇, 遂告别了传统, 踏上通往《荒原》之路。
诗中, 灰云与红云, 鲜花与枯花与还未开放的花, 一同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无论是今晨的繁花, 还是昨日的败花, 大自然都给了它们开放吐香的机会, 并都一起转向阳光迎接黎明。诗中的“云霞”、 “花朵”、 “黎明”、 “阳光”、 “芬芳”等明亮甜俗的字眼,正是维多利亚诗风的体现,也是诗人作为一个生活在富裕家庭的青年,处在黎明期的心态的反映。这种黎明期上升的心理,这种明亮的音色,很快就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浓烟所笼罩,诗人在以后的诗作中绝少这样的亮色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在艺术上并不高的作品,为我们揭示了诗人未被扭曲的灵性的一个侧面,应该受到更多的珍惜。而诗中所象征的人生意义,也是积极向上的。尽管诗中亦有对昨日黄花的淡淡哀愁,那不过是维多利亚式的哀愁而已。
(王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