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艾略特·序曲》
冬夜带着牛排味
凝固在过道里。
六点正。
烟腾腾的白天烧剩的烟蒂。
而现在阵雨骤然
把萎黄的落叶那污秽的碎片
还有从空地上吹来的报纸
裹卷在自己脚边。
阵雨敲击着
破碎的百叶窗和烟囱管,
在街道转弯
一匹孤独的马冒着热气刨着蹄,
然后路灯一下子亮起。
(赵毅衡 译)
《序曲》共有四章,也可以说是由四首独立的短诗组成。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在这四首或四章之间,由于诗人略去了解释性和连接性的东西,仅依据概念的和幻想的逻辑,人们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了便于了解第一首,有必要多作一点介绍。
《序曲》第二首写人们早晨意识到的种种情况,指出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第三首写一对堕落男女有欲无情的性生活。第四首点出这个“世界旋转着,象个古老的妇女/在空地中拣煤渣。” 《序曲》发表于1917年,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中,这场人类现代史上的自相大屠杀,给许多人的心灵笼上悲观、荒凉的阴影。艾略特这颗伟大而敏感的心灵更是如此,这使得他于1922年发表的《荒原》成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反映了一次大战后西方世界整整一代人的幻灭和绝望及旧文明和传统价值的崩溃。 “荒原意识”成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引起巨大反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 《序曲》是诗人“通往《荒原》 的历程” 中的重要作品, 是构想中的 《荒原》 的序曲是不为过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来把握《序曲》第一首诗, 会更为贴近些的, 尽管诗人的诗作常是晦涩难懂的。
在此诗中, 诗人用客观的冷态的意象组合, 织出一幅日暮时分的生冷画面。 时间是冬天傍晚六点,年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楼房过道里炊味浓重。 黄昏就象是燃尽的烟蒂被扔在污淖之中。这“烟腾腾”不能不由人想起那年头工业的严重污染、 那次大战四起的狼烟。 日暮又逢风雨骤, 污秽的残叶败纸, 破碎的窗叶烟囱, 还有那匹孤独的劳累的马在无奈地喘息刨蹄。 所有这些, 都给人以强烈的暗示: 现代世界衰败、 没落、 凄恻, 已是不可药救的了。 尽管有路灯亮起, 又能改变这一切吗? 这末一句诗不能理解成诗人在一串冷象后温情地加上一点亮色、 一条光明的尾巴, 而是诗人更冷静的客观描述, 甚至是对上述冷态意象打上的追光。 如果说这个追光有暖色作用的话, 它起了以暖衬冷而愈冷的效果。
本诗除赵译外, 尚有裘小龙的译诗, 见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选》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出版) 和《四个四重奏》 (漓江出版社1985年出版) , 读者可参照阅读, 并能读到 《序曲》 的全部。
(王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