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本课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统计观念这一目标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童趣性、生活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统计对决策问题的作用,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 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目标,为下一个目标调查指明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导入,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很好地体验“生活数学”。第二个环节,我选择了让学生统计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活动,这样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而结束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统计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又让整堂课回到了生活中去。总之,整堂课的教学全部都是在生活的情境中完成的。这样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主要是试图让学生领悟到统计的范围很广,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让学生通过统计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爱数学的情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统计过程。
“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本节课我就安排了两个统计的内容,从静态到动态,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的情境,并掌握应用的不同统计方法。第一部分的统计每种动物有几只是一个静态的统计,让学生动手记录每种动物的只数,这样既让学生动手,又很简单明了地展示了统计的结果,便于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而第二个内容统计大家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情境,所以我就安排让学生汇报自己统计的方法。虽然之前对数据的收集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最后通过同桌合作之后也很好而且很快地得到解决。值得高兴的是,也有学生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分析后做出决策,给老师提建议,多买学生喜欢的水果。这样就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了整个统计过程。
3、探索统计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探索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突出孩子们的个性,在交流中优化,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对事情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这样把学习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堂课中,我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觉得有必要统计才统计,这样既完成了我原先定下的学习目标,又注意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两全其美,何不乐哉?
【第2篇】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1、故事引入;2、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统计;3、重点讲解用“正”字放就行统计;4、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5、巩固练习;6、小结”六个环节。《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很多都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需多合作,而在应到学生看图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在例2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你想用那种方法来记录?在这些方法中,拿一种最方便?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让同学们回答了以后,再引导学生看统计图和统计表,并与例1的统计图比较,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最后再进行小结,在让学生做练习时,很多同学都能交好地完成。
在活动中能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但是,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很好地体现小组活动。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有点像走过场一样,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