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诗词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韩婴《韩诗外传·伯牙鼓琴》翻译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9 13:37:37

【题注】

《韩诗外传》说《诗》,都是断章取义、触类引申,与《诗》本意相径庭,使诗句成为一种比喻,借以牵强附会叙事说理。其文章体制大多先叙事后议论,篇末引《诗》一两句以证明。而同一两句诗,往往有两则以上的事例或理论,分条阐述。因此,这部《韩诗外传》既是关于《诗经》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短文集,在汉初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其中的历史故事或寓言多有所本,也有些艺术加工,擅长用对话发议论,露神情,见性格;其论述则多节录诸子原文,在取舍剪裁中见出己意,因而“文辞清婉,有先秦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其中所述多历史故事,为刘向编《说苑》《新序》《列女传》所采录;赵晔撰《吴越春秋》也采取其中有关吴越的故事作素材。《说苑》等书中的故事已开古小说先声,《韩诗外传》则是衔接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故事和《说苑》等书单则故事之间的一个环节,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当占一席地位。本文就是一篇极短、极优秀的短篇小说。

原文

伯牙①鼓琴,锺子期②听之。方鼓琴志在山③。锺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锺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④,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与⑤鼓琴也。非独⑥鼓琴如此,贤者亦有之。苟非其时⑦,则贤者将奚由⑧得遂其功⑨哉?

【注释】

①伯牙:战国时楚人,音乐家。其事又见《列子·汤问》《吕氏春秋·本味》《说苑·尊贤》《说苑·谈丛》《淮南子·休务篇》《风俗通·声音》等。 

②钟子期:伯牙之友,亦楚人。 

③志在山: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 

④擗(pǐ)琴绝弦:摔破琴体、扯断琴弦。 

⑤无足与:无人能理解。与,理解。 

⑥非独:不仅。 

⑦苟非其时:如果生不逢时。 

⑧奚由:何从。

⑨遂其功:成其事业。

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开始,(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破琴体、扯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无人能理解他弹琴了。不仅仅弹琴是这样,贤能的人也是这样。如果生不逢时,那么贤能的人将从什么途径成就他的事业呢?

赏析

身处茫茫人海之中,而常有寂寞孤独之感。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注定要在孤单寂寞中度过。这是因为人心之不同,有如其面目。陌生则猜忌防范,熟悉则竞争妒忌。真正的友谊超越世俗,直达内心,引发精神的契合。所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正因为世上知音难觅,故古人有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之叹。此则小文写俞伯牙鼓琴,而钟子期解其高山流水之志。二人借助琴声而达到思想境界的沟通,这份默契源自因音乐而产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澄明与敞开,是一种彻底的共鸣。钟子期死,无人知伯牙之志。故伯牙毁琴,以示惺惺相惜之意。惠子死,庄子哀之。亦此类也。非独交友之道如此,贤者之用世亦如此,所谓可遇而不可求也!贤者如可遇明君逢盛世,即可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若不能,则宜敛其锋芒,明哲保身,缄口不言,终老林泉。《韩诗外传》采此故事,其用意实际是要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委屈,末二句始见真面目。

创新题

这篇小品文首先讲了一个故事——伯牙鼓琴,最后由这个故事引申出了一个道理:“非独鼓琴如此,贤者亦有之。苟非其时,则贤者将奚由得遂其功哉?”你觉得,这个故事能否说明这个道理?请陈述理由。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学弈·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 东方朔《上书自荐》翻译 《郁离子·良桐》翻译 刘彻《李夫人赋》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下)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中)翻译

推荐热门作文

《墨子·兼爱中》翻译 《墨子·兼爱下》翻译 《墨子·非攻中》翻译 《墨子·非攻下》翻译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翻译 袁枚《与薛寿鱼书》翻译 《汉书·刘德传》翻译 《汉书·刘交传》翻译 《荀子·非十二子》翻译 《荀子·天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