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冰心散文集 >

遗书(6)

发布时间:2016-02-16 22:09:0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便是昨天傍晚,同坐舟上看晚霞,又何尝不使人起回忆呢?小舟微微的荡漾着,觉得绿波真是柔媚极了。微风吹来,海水只相随的向后追逝,便是停舟不行时,我也觉得有些儿头晕,只是站立不住。你不要笑我,我原不是“弄潮儿”呵!

晚霞真是好,五彩的锦衾般,覆盖着金海。岛山渐渐的青淡下去,似乎要睡着。黄仲则的词……“晚霞一抹影池塘,那有者般颜色作衣裳?”我那时忽然想起,但忘了告诉你。

我从今日起要系统的看书了,省得太闷。盼望你再来信时,提出些问题来讨论,以作我读书的标准。

你的良友宛因 十月十一日早

冰心:

读你来信,使我欣慰,又有一番留连的情绪——我又要说了,舟中看晚霞的回忆太深了,只恐于你不利!

承你提出“文学”问题,但这题目太大;我实在不配讨论,也更不敢讨论。冰心!你要牢牢的记住,我批评事物,都只是以我自己的心尺作标准。这心尺自然是极粗糙,极不合法度的;所以我永远不敢发表我的意见。但在良朋通信之间,原没有大关系,或者可以随便说说。

我所最不满意的,就是近来有些译品——尤其是小说诗歌——生拗已极,必须细细的,聚精凝神的读下去,方能理会得其中的意思。自然我是中人以下的聪明,不配说理解;然而恐怕这直截的译法,离“民众化”太远了。我敢断言民众之中——读过西文的还好一点——十人中未必有一二人能够了解;既不了解,自然就不喜欢读它。结果是文学自文学,民众自民众,永远不能携手。——我自己也曾试译过几次,译完自己重读,也觉得生涩不堪。因为太直译了,就太生拗;太意译了,又不能传出原文的神趣。自然我的程度太浅,但因着文字的差异,这难处是一定有的。在新文学还很幼稚的时代,我们应当等候它慢慢的淘汰进化,不必有什么很严重的批评,和太高远的希望。冰心,我们努力做体谅人的人罢!

至于创作一方面,我以为应当是个人方面绝对的自由挥写。无论什么主义,什么派别的成见,都不可存在胸中的。也更不必预想到读者对于这作品的批评和论调。写完了,事情就完了,这样才能有些“真”的意味。如太顾忌了,弄得百不自由,畏首畏尾,结果就是批评家和读者出意思,派作者来创作,与科举时作场屋的文章何异?而且作品在前,主义在后;创作者在前,批评家在后,作者万不可抹杀自己!——自然我不是说绝对不容纳批评家和读者的意见与劝告。为着整饬仪容,是应当照一照镜子的;但如终日的对着镜子,精神太过的倾向外方,反使人举止言笑,都不自如,渐渐的将本真丧失了。如作者一定知道这作品出去,是能起反响的,那又何妨在振笔直书之后,付之一炬,让它永久消灭在灰烬之中呢?

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然而有的人却不能融化运用,只互相的鼓吹些偏崎的理论,徒然引起许多无谓的反动力,消磨有用的创作的光阴,于评驳辩难之中,令人痛惜!真正的作家,他不和入辩论,只注意他自己的创作!

太放言了,请你严重的批评一下!夜已深了,再见。

宛因 十月二十二日夜

  • 共9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