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施企巴乔夫《周年》爱情诗鉴赏
我看一下表:下午六点缺十分。六点整你就不在了。
这是一年前你生命的最后十分钟。最后的十分钟。你让我紧紧地握住你的手。你想起了儿子:“假如他感觉到并且立刻来到……”然后为我操心。一直为我操心。
就在那几分钟,
死神已站在身旁,
那时你还不是为自己担心
而是为我担心,
总是关心我:
我独自一人怎样生活。
你悲痛欲绝,
深深地呼吸了
最后一口气。
今天我想重读我给你的信。让爱情的字句在铺开的纸上复活。我的信里有很多这样的字句,但是我只划出这样几句:
“……我很幸福,为在生活中能和你并肩前进。凡是我的心灵能做到的一切最美好的,一切最崇高的事都和你连结在一起。”
“岁月在飞逝,但愿更多的时间和你在一起。因为我们只有几岁几月同在,我们却永久永久要分开。”
(林陵 译)
“爱情”和“死亡”曾被公认为文学中所谓“永恒的主题”。然而多数诗人喜欢吟唱生的欢乐,少男少女的热恋。施企巴乔夫这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诗,却从死亡的角度咏赞亡妻无私的爱和美好的心灵。
这首一贯到底的九行诗,由诗人在他妻子逝世周年祭日时写下的,并加了前言和后记,成了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言里,诗人摄下了妻子逝世前十分钟的感人场面,作为诗的引子,接着描述妻子在生命最后十分钟里,明知要别离人世却毫无悲伤之状,恐惧之感,“死神已站在身旁”的关键时刻,还在为丈夫担心“独自一人怎样生活”。为不能再照料丈夫,支持丈夫崇高的事业感到悲痛欲绝。千言万语汇成一个感人心魄的动作:“深深地呼吸了最后一口气”。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不言之美,别有风神,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它凝聚了妻子对丈夫放心不下又依依难舍的心情。从后记引出的两段书信中使读者看到的是诗人的妻子原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牺牲精神的贤妻良母的美好形象。她无私地奉献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丈夫的军功章上也闪烁着她的光辉。她管理家庭,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理解丈夫的工作,没有更多的奢望,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几岁几月”,却无怨言。从信中折射出他们夫妻间的爱情是真挚而忠诚的,是至死不渝的。这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爱不因瞬间的改变而改变;/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一棵树倒下了,带走荫凉,给人们以怀念;诗人心爱的妻子倒下了,留下真情和汗水,能使人久久思念。这便是此诗深邃的思想意义。
构思独特,情致委婉,深沉感人,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翻开世界爱情诗的史册,悼亡诗也屡见不鲜,然而选择妻子逝世前扣人心弦的十分钟进行艺术构思,的确别开生面,表现诗人匠心独运。十分钟在生命的长河中只是暂短的一瞬,对生者倒没有什么,可是对于一个将离开人世者又是多么宝贵! 所有的思绪都凝结在诀别的十分钟里。十分钟反映了妻子对丈夫无私的爱,表现丈夫对妻子由衷地敬佩。诗人以手中的笔把对妻子的崇敬用诗格化为永恒。没有平日的恩爱,难有这十分钟的相通。十分钟成了他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这是闪光的十分钟,留下真情的十分钟。以十分钟折射出他们夫妻一生的美好生活。在世界悼亡诗中并不多见,令人赞叹诗人选材角度的新疑,构思的巧妙。使人惧怕的死亡,起到了检验爱情的作用,给人一种哀而不伤情浓意切的美感,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使这首诗成为爱情诗中的绝唱。
诗贵精。这首诗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诗人落笔自然,语言简洁、朴素、以少胜多,高度凝炼,日常用语入诗,给人亲切感。一首短诗叫人一唱三叹,余味不尽,深刻意蕴尽在寥寥数句之中。短短九句话,勾勒出妻子临死前的情景,形式上看是写一个场面,实则强调那种特殊气氛下诗人的心理,对这位同自己患难与共的爱人的感情,完全倾注于这样的描述中。人生夕照、悲怆、高亢,诗的本身,正充满这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