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魏尔仑·夕阳》
衰微了的晨曦
洒在田野上,
那忧郁的
沉落的夕阳。
忧郁, 甜蜜地
高吟低唱,
我的心, 忘记
忘记了夕阳。
而沙滩上面
沉落的夕阳
奇异的梦一般;
幽灵, 映着红光
不断地闪现,
闪现, 好象
那沙滩上面
巨大的夕阳。
(罗洛 译)
身沐夕阳,却又忘记了夕阳,很难说这是因为什么?也许是沉浸在对往昔日子的缅怀之中,也许是憧憬着美好鲜亮的明朝。心已如脱缰之马纵情驰骋,而夕阳依旧洒在原野,几分忧郁,几分甜蜜。待从那小夜曲般的吟唱中收回思想的翅羽,再看辉映沙滩的夕阳,竟如同奇异的梦,如同一个不断闪现着红光的幽灵。现实与梦幻,沙滩、夕阳与人极为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夕照图。
魏尔仑的这首《夕阳》,和他的《秋歌》一样,可说是他早期诗作的代表。在当时,由于法国浪漫派诗歌的影响,尤其是雨果“那有如长江大河的滔滔雄辩使得几乎所有的青年诗人都沾上了豪言壮语的毛病”, 而魏尔仑却追随被巴黎的卫道士们判为“伤风败俗”和“渎神”的波德莱尔,以忧郁而低沉的声音,诉说着自己那颗混合着幻想和沉思的心。读《夕阳》,感受到的也正是这种忧郁和低沉。诗中重复出现的两个“忧郁”,似乎是一种强调,又似乎是一种暗示,忧郁的夕阳下,忧郁的诗人在忧郁的歌唱。此情此景,是很有些使人也染上忧郁的。那么,读者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郁的?这与魏尔仑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憎恨社会的丑恶,又无力反抗丑恶的社会,因而心灵的痛苦更加沉重,无法解脱。于是,只好面对夕阳,高吟低唱,借以宣泄内心的苦闷。
诗的后半部,是由两个比喻构成的:夕阳如梦;幽灵如夕阳。此刻,诗人仿佛已超然尘世,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沉落的夕阳,将它的赤红色的余辉投映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光影斑驳,满目生辉,如梦如幻。幻觉中,一个幽灵,映着夕阳的红光在沙滩上跳跃,闪现,就象那巨大的夕阳一样,无拘无束地泼洒,照临。诗句之中,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厌恶眼前现实,向往美妙境界的心理追求。诗人借夕阳为题,既悲叹夕阳的沉落,又礼赞夕阳的奇美,这种矛盾的诗意正好印证了诗人不甘溺于现实,而又不得生路的心理矛盾。
《夕阳》巧妙自然地反复使用“夕阳”,达到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从而深化了读者对“夕阳”的认识,强化了读者对“夕阳”的印象,这是需要读者仔细品味的。
(郭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