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新诗赏析 >

《何其芳:脚步》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21:48:46

你的脚步常低响在我的记忆中,

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凄动,

有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了亲切的玉指,

黄昏风过,弦弦犹颤着昔日的声息,

又如白杨的落叶,飘在无言的荒郊,

片片互递的叹息犹似树上的萧萧。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梦得酣熟,

而又清彻,脆薄,如不胜你低抑之脚步!

你是怎样偷偷的扶上曲折的阑干,

怎样轻捷的跑来,楼上一灯守着夜寒,

怎样带着幼稚的欢欣给我一张素纸,

喊看你的新词,

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写诗。

一九三二年五月一日

选自《刻意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8年版

【赏析】

何其芳似乎对“脚步”有着偏爱:“今晨你们从我的门外走过,你们的脚步我听得很明显/……你们的脚步渐远,渐远……(《昨夜》);“金色的足印洒在地上,/生性的爱情来访又去了”(《梦后》);《预言》更是用“脚步”贯穿全篇。这首诗则索性以“脚步”为题。它写于诗人二十岁那年,那是诗人一生中写诗最冲动的时刻,当时诗人在北京清华园和燕园求学。

《脚步》的情绪流中,涌动着浓重的寂寞。这寂寞,最初流自他人生之旅的第一驿站——一个压抑着他的童年的冷酷的封建家庭,他称之为“沙漠地方”。稍大,他去县城读中学,看到的是“照样的阴暗、湫隘、荒凉”,他“感到的仍是寂寞”,并且,“越是感到人的不可亲近”了(《街》)。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上隐藏着许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心理能量,而这些心理能量具有一种外射的倾向,人通过它达到情绪的宣泄,使心理得以平衡。何其芳在《解释自己》一诗中追忆了他十八岁时排遣寂寞的独特方式:独自跑到黑暗的平地上去坐着,“让那黑暗、那寒冷/来压抑那不可抵抗的寂寞的感觉”,甚至“俯身到石头上”去冰自己的头额!仅仅过了两年,何其芳疏导情绪的心理图式变得复杂多了。在《脚步》这首诗里,青年何其芳满溢内心的寂寞是借助“脚步”这一形象外射的。寂寞的心灵需要温暖的手指的抚慰,现实中不能得到的,在诗中通过创造得到它,所以才有了“你的脚步低响在我的记忆中”,它也许在现实中并不曾有过,但它必定是诗人的精神经历。何其芳的身世和气质决定了当时的他只能是躲在自己的内心里咀嚼个人的寂寞,“不管外面的呼唤像草一样青青蔓延/手指一样敲到我紧闭的门前”(《慨叹》)。这一次,“你的脚步”看似是诗人呼唤而来,到头来还只是为了示现他的寂寞的心;“脚步”造访的情景与诗人彼时彼地的心境同构对应。当“脚步”悄然而来时,诗人“深思的心上”升起的是一片江南深秋的夜空,这是一个多么惹人愁思的夜晚呵!那落叶,那无言的荒郊,无不暗示出孤独和寂寞。“你的脚步”是“低响”在“我的记忆中”,“踏”在“我深思的心上”,诗人在精雕细镂“脚步”这一情绪的对应物时,“低响”和“踏”就成了他进一步深化的对象,在这万籁俱寂的秋夜,诗人捕捉了掠过心灵的些微声响:黄昏风过如虚阁悬琴,弦弦颤动;白杨落叶飘零,互递叹息,似树上的萧萧。它们含而不露而又蕴藉深运,传递了脚步在诗人的心上踏起的“甜蜜的凄动”。这“甜蜜的凄动”弥漫于诗的后半部分,调子变得明快起来,但潺潺流出的依然是诗人深深的寂寞。

“然而我那时由于孤独,只听见自己的青春的呼声,不曾震惊于辗转饥寒死亡之中的无边呻吟。”(《刻意集·序》)何其芳对自己早期作品的反省之严格可见一斑。确切点说,青年何其芳是固守“在昨天和明天之间我总是徘徊”的角度去写诗的(《街》)。如对寂寞,一方面,他觉得“寂寞得与死接近”;一方面,他又感到“露珠一样的新鲜和欢欣”(《刻意集·序》)。《脚步》也正是这种矛盾心境的表露:当“你的脚步”沾满“幼稚的欢欣”闯入诗人的心扇,引起的是诗人“甜蜜”的颤动,但这种情绪的终结却是“凄动”——那个时代的众多有追求、有理想而又不断被现实的烦忧所困扰的青年的矛盾心态,被何其芳精美细微地写进这首诗里了。

(戴达)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赏析 《何其芳:扇》赏析 《何其芳:夏夜》赏析 《何其芳:花环》赏析 《何其芳:欢乐》赏析 《何其芳:预言》赏析

推荐热门作文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徐志摩:黄鹂》赏析 《徐志摩:为要寻一颗明星》赏析 《徐志摩:残诗》赏析 《徐志摩:变与不变》赏析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王独清:我从CAFE中出来……》赏析 《王独清:但丁墓旁》赏析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赏析 《穆木天:落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