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荀子名言·万物为道一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6 11:10:04

万物为道一偏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天论》)

【鉴赏】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思想空前解放。此时私学兴起,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限制,不再是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出现了大量“士”。而当时各诸侯国为了能够一统天下,积极地招贤纳士,希望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自己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诸侯们厚待士人,使他们衣食充足,创造了宽松的思想、学术氛围。“士”还可以“择良木而栖”,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果与国君不合,便可以潇洒离去,回到家乡,或广收门徒,或著书立说,阐述各自不同的对社会、自然的看法和主张,遂形成了春秋战国特有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道、法、墨、名家,他们提出的有些概念和主张,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法家的“以法治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对后世启发很大。

就在各家学派都以自己的学说为正宗时,荀子站出来批评他们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认为世间万物只是大道的一部分,一物只是万物的一部分,而愚笨的人因为知道了一事一物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大道的全部,其实这恰恰是无知的表现,诸子的学说也只是大道的一部分。荀子的这些说法,不仅指出了道、法、墨诸家被蒙蔽的地方,对同一学派其他儒者更是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在《解蔽》篇中,荀子给出了解蔽的方法——虚壹而静。他说圣人知道由于认识的片面性而导致蔽塞的危害,故而能将宇宙万物都纳入心中,以道为标准观照万物衡量是非,这样就不会被蒙蔽了。诚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穷尽事物之理,不免会有认识上的片面和局限,我们应该尽量扩大眼界,拓宽思路,超越自我,融会贯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自以为是的狭隘圈子,我们将会看得更多更远。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荀子名言·可杀而不可使为奸 荀子名言·不知天高地厚 名言·志意修则骄富贵 荀子名言·君子唯其当之为贵 荀子名言·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荀子名言·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 荀子名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名言·人最为天下贵 荀子名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