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荀子名言·人最为天下贵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4 10:43:58

人最为天下贵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 曰:分。分何以能行? 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王制》)

【鉴赏】 人是什么(What is human)?这个终极问题,从古至今的一切哲人都在回答。有人说,人是神创造的,是神的奴仆,灵魂可以不朽(如基督教)。也有人认为,人是高级动物,虽然高级,也只是一次性消费,人死如灯灭(如当代盛行的唯物主义)。围绕这两种回答,宗教与科学展开了长期的论战。可以说,当今人类文化的一切冲突,都跟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不一致有关。

那么,有没有跳出这两种视域的第三种回答呢?

中国儒学大师荀子的“人学”观点就是这第三种回答的代表。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不是抽象说什么是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是用一种发展的观点,来层层导出人的“本质属性”(义);不是将人看作其他一切事物的对立面,而是将人看作包括了其他事物的一切属性的总和。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生命观——“天人合一”。

落实这“天人合一”,得靠一个“义”字。

何谓“义”?《国语·周语》曰:“义,所以判断事宜也。”朱熹云:“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孟子·梁惠王上》注)是不是“义”,完全不能空谈,必须在事中体现——“必有事焉”(《孟子·公孙丑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学”不从静态的概念出发——无论是肉体(Body)还是神性(Spirit)——去硬性回答“什么是人”(What)这个终极问题,而是要求人在一层层的生命实践——“义”中去体证你怎么(How)就是一个人的。在这个体证的“过程”中,“什么是人”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会逐渐显现出来。这种答案的显现永远没有终结,主体必须有“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庄子·大宗师》)的气魄,才能领悟得越来越完满,才能充分占有自己的本质。

在今天这个工具理性甚嚣尘上的时代,最迫切的事,莫过于弘扬这种天人一体的生命观。西方那种天人对立的生命观泛滥得太久,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相形之下,我们这种古老的东方智慧则更胜一筹,在当下应该大有可为。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荀子名言·可杀而不可使为奸 荀子名言·不知天高地厚 名言·志意修则骄富贵 荀子名言·君子唯其当之为贵 荀子名言·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荀子名言·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 荀子名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名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荀子名言·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