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春秋至两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为《黄帝内经》中“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化用。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分《灵枢》《素问》两部分,通过黄帝和岐伯等人的对话、问答来阐述病机病理。《阴阳应象大论篇》集中论述了阴阳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广泛联系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诸多征象,加以论证。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这句话虽然谈的是养生之道,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古人探寻事物规律的思维方式,因此具有普遍意义。“察同”“察异”反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其结果也大不相同。智者察同,就会互相包容,求同存异,获得共赢;愚者察异,就会制造矛盾,失道寡助,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