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

作者:未来悦  时间:2018-07-27 19:03:10

【第6篇】

诗曰:

屈敌以害役以业,

攻其软肋枉如铁。

岳飞智破金兀朮,

巨盾软刀斫马腿。注1

欲享祭祀入宗庙,

巧迎太子狄仁杰。注2

四面楚歌败垓下,

项王精兵如瓦解。注3

孙子曰:“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意思是:要使诸侯国屈服,就要用他最害怕的事情去对付他;要使诸侯国疲劳,就要用他不得不做的事去役使他;要使诸侯国趋附,就要用小利去引诱他。

意思是: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有它致命的弱点,俗称“软肋”。对手无论怎样气势汹汹,只要找出对方的致命弱点,并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攻击策略,那么在强大的对手也会不堪一击,顷刻间就会使其土崩瓦解。

注1:

南宋初期,岳飞率领宋军屡屡重创金兵,金兀朮又恨又怕。一次,金兀朮得知岳飞只带少量骑兵和步兵驻扎在郾城,立即集中了最精锐的上下身着厚重铠甲的“连环铁塔兵”,以及灵活机动的“拐子马”相配合,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岳飞知道即使全身披挂,马腿也要裸露。于是专门组建盾牌军:精壮的士兵左手持巨大的盾牌,右手持麻轧刀,专砍马腿。一匹马倒下,几匹战马都动弹不得。两军对垒时,岳飞先用盾牌军冲击“铁塔兵”,带身着重甲的铁塔军溃不成军时,精锐骑兵中路突破,两翼的拐子马也失去作用。岳家军又一次大获全胜。

注2: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老以后,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又怕群臣反对。就与宰相狄仁杰商议。狄仁杰建议道:“无论天道还是人心,都没有忘记大唐的德政。日前陛下派武三思招募勇士抵抗匈奴,一个多月才招了不满千人,可是庐陵王代替武三思以后,不到十天就收到五万人。由此可见人心向背、先皇的威名与皇恩还在民心。所以,要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不高兴地说:“再议吧。”隔了不久,旧事重提。狄仁杰直指其痛处:“立储君不能忘掉儿子。况且,儿子和侄子哪个更近呢?如果庐陵王继位,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可以一直配享在宗庙。但武三思继位,陛下听说过宗庙有姑姑的位置吗?”这下戳中武则天的要害,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臣执行隆重的礼仪,迎接庐陵王为太子。

注3:

秦朝末年,一代战神西楚霸王项羽,击败了秦军主力,所向披靡。后来屡战屡败又背信弃义的刘邦率领几十万联军围困楚军。但仍然打不过项羽的几万子弟兵。韩信想出了一个瓦解楚军斗志的办法:让联军在包围圈外大唱楚歌,被困的士兵以为联军已经占领了自己的家乡,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斗志皆无,甚至很多人开了小差。战无不胜的楚军顿时土崩瓦解,一代战神自刎乌江,留下千古遗憾。

【第7篇】

诗曰:

流水绕高而趋下,

兵胜避实而击虚。

战略战术灵活用,

知己知彼保无虞。

固守不战铁木真,

静待时机破强敌。注1

耿弇善战巧谋划,

一箭双雕施妙计。注2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意思是: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流水的形态,总是避开高处而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也是避开敌人防守坚固的地方而攻击敌人防守空虚的地方。

也就是说:攻击敌人防守雄厚的地方,就是以硬碰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赢了,也是损失惨重,更何况还要费时费力,更是得不偿失;若是避实击虚,攻击敌人薄弱环节,犹如以石击卵易如反掌,并且省时省力,避免自身伤亡。

注1:

铁木真成为蒙古部族的首领之后,任贤举能日渐强盛。昔日的盟友札木合心有不服。铁木真的叔叔拙赤居住在撤阿里川一带。一次他射死劫掠马匹的匪首,此人正是札木合的弟弟。于是札木合联合塔塔儿、泰赤乌等十三部三万多人马前来报仇。铁木真集合部众迎敌,起初抵挡不住气势汹汹的联军,只得且战且退。博尔术建议:敌军气焰正盛,意在速决;我军应以逸待劳,等敌军士气衰退时突出奇兵掩杀,定获全胜。于是铁木真集众固守,拒不出战。数天之后,联军的粮草短缺,士兵只得四处寻觅猎取野味充饥。博尔术见敌人东一群西一队,势如散沙,立即禀报。铁木真见时机已到,下令全军出击,联军溃不成军,四散奔逃。铁木真大获全胜,声威日胜。各个部族纷纷归顺。

注2:

耿弇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二十一岁投奔刘秀,勇猛善战,军功赫赫。刘秀登上皇位以后,封他为“建威大将军、好峙侯”。在刘秀南征北战的时候,张步占据了琅琊郡,拥兵自重。耿弇奉命征讨,很快攻取了济南。张步命其弟张蓝率精兵二万据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诸郡太守合兵万人防守相距四十里的临淄。耿弇进军画中(临淄西南),在两城之间扎营。耿弇发现:西安虽小,却坚固难攻,而且兵精粮足;临淄虽大,却兵少易攻。于是下令整顿军马,五日后进攻西安。张蓝得知日夜严守西安不敢懈怠。第四日深夜,耿弇亲率精兵轻而易举的占领了疏于防范的临淄。张蓝得报,自知孤城难守,连夜弃城而逃。这样,耿弇避实击虚,巧施妙计,一箭双雕,兵不血刃的取得敌人的两座城池。

【第8篇】

诗曰:

明察对手无形遁,

部署得当克强敌。

隐蔽自己藏痕迹,

对手盲瞽我难觅。

犒赏三军筵席摆,

狄青妙计巧偷袭。注1

兴王恰有严嵩助,

后发先至早登基。注2

孙子曰:“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意思是:所以,要使敌人暴露他的痕迹却不让敌人察明我军的真相,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

就是说:察明对方的情况,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布置和调整,有利于作战取胜。相反,敌人若察知我方的情况,也会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轻易地战胜我方。所以在两军对垒时,察知对方的情况和隐蔽我方的情况同等重要。如果真正做到“形人而我无形”,成功的明察对方而隐蔽自己那么就会稳操胜券。

注1:

公元1052年,宋仁宗派狄青率兵征讨南方的依智高叛乱。当时军队因屡吃败仗而军心不稳,狄青下令坚守不动,听令行动。与昆仑关之敌对峙的陈曙、袁用冒险邀功,私自进攻失败而被军法从事。众将士大为震惊,狄青再次强调坚守营寨。敌人听密探来报,以为高枕无忧,并不设防。不料次日凌晨,狄青大军浩浩荡荡围住昆仑关。当时正巧是正月十五,狄青下令大摆三天宴席,第一天宴请高级将领,半夜方散;第二天宴请中低级将领,酒至半酣狄青说身体不适,先行告退。大家吃到半夜不见狄青出来,正在疑惑间,探马来报:元帅狄青已破昆仑关,请大家到关上吃早饭。原来,敌人得知狄青宴请三天,于是也大摆宴席毫不设防。狄青率领精兵突然而至,轻而易举拿下了昆仑关,大获全胜。

注2:

明武宗没有子嗣,临死前留下遗嘱分别给河北的冀王和湖广的兴王:先到京者为帝。冀王距京城一二百里,兴王距京城一两千里,形势一目了然。兴王接到诏书时,冀王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郁闷的兴王百无聊赖地在街上闲逛,忽遇一个卦摊,就随意写了一个“問”字。测字先生突然下跪道:“您一定是个千岁。这个‘問’字从中间分开,左看右看都是个‘君’字,恭喜您就要做皇帝了!”兴王叹道:“可惜为时已晚,皇帝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测字先生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您要是让我做丞相,我就能让您当皇上。”这个测字先生就是严嵩。 他又说:“冀王以为帝位非自己莫属,大张旗鼓进京,沿途大小官员接风送行,一天也就走几十里。我们乔装打扮连夜赶路,一定能先到京城。”“一言为定!”兴王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抢先进入京城继承大统,这就是明世宗。君不食言,让严嵩做了丞相。严嵩靠着藏己知彼,不露痕迹帮助兴王继位,自己也高官得坐。

【第9篇】

诗曰:

用兵谋定方求战,

造势取胜反掌同。

调教百姓礼义信,

春秋五霸晋文公。注1

改革旧制国民强,

疆域初建大一统。注2

左右逢源合谋巧,

一代名相说管仲。注3

孙子云:“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站而后求胜。”

意思是: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通常是先造成胜利的形势,而后才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然后企求侥幸取胜。

就是说:胜利的军队通常是先造成胜利的形势,而后才同敌人交战。这样,胜利就是轻而易举的了。“造势取胜”是军事制胜的一项策略。在两军对峙时,形势千变万化,永无定时。谁的策略高明,谁就会成为胜利的一方。如果事先创造出胜利的形势来,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注1: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结束了逃难生涯,六十岁时在秦国帮助下登上君位,这就是晋文公。他登基后首先训练百姓习武,两年后就想称霸诸侯。大臣子犯劝阻:“百姓虽然体健善战,但还不懂‘义’,因而尚不可用。”恰在此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的哥哥是太子。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想让他当上太子,但死于非命,昭叔逃到齐国。太自即位后就是周襄王不计前嫌,接他回国。昭叔本性难移,串通周襄王之后狄隗谋反失败。周襄王废除皇后,惹怒了狄隗的母族,他们派重兵把周襄王赶到郑国。周朝是当时诸侯的宗主。晋文公得知派两路大军平乱、迎请周襄王。事后周襄王以天子礼仪接待晋文公,晋文公推辞说:“这是臣子的本分。”百姓受到了“义”的教育。子犯又劝晋文公以“信”教民。于是在攻打原国时,晋文公宣布三日撤兵。结果在功败垂成之际,三日期满,晋文公下令退兵。众将士不解:眼看取胜,何故退兵?晋文公说道:“我身为一国之君,应该言而有信。如果不按期退兵,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岂非得不偿失?”于是晋国军民懂得了信用的重要,民风大变。凡事都以信义为本。晋文公又特意安排阅兵大典。每个环节都按照军礼严格执行,军民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样晋国军民不但知道“信”、“义”,还知道用“礼”去辨别是非。晋国终于成为新一代霸主。

注2: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完善了朝政管理:中央设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四级,县下又设乡。进一步加强了控制,巩固了统一。又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产:劝课农桑以富民、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纳良为奴,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北方安定之后,忽必烈挥师南下,一举平定了南宋,完成了分裂三百多年以来的一统天下。

注3:

初秋时期,齐国的管仲、鲍叔牙、召忽三人是好朋友,同为齐王效力。齐王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子纠,次子公子小白。召忽对管仲、鲍叔牙说:“公子纠定能继位,我们共同辅佐他。”管仲当即反对道:“这样没有退路,万一不能如愿,我们就都完了。虽然身为长子,但国民不喜欢公子纠和他的母亲;公子小白自幼丧母,国民都同情他。因此,我们应该分别侍奉两位公子,将来无论谁做国王,我们都可以互相照顾。”不久,齐国内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出逃;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出逃。齐王死后,两位公子同时赶回国争抢王位,途中遭遇。管仲立功心切,弯弓搭箭射杀公子小白,误中腰带。势单力薄的鲍叔牙让其装死,骗过管仲躲过一劫。自认万事大吉的管仲等人从容缓行,结果公子小白早已继位,就是齐桓公。管仲成了罪弑君罪人,在大功臣鲍叔牙的请求下,齐桓公不但免除了管仲的死罪,还封他做了宰相,协助治理齐国,很快齐国就成了霸主。

【第10篇】

诗曰:

    削弱对手食于敌,

    壮大自身益于己。

    排解刘邦燃眉急,

    陈留取粮郦食其。注1

    自剪羽翼曹营乱,

    周瑜巧施反间计。注2

    持之以恒求富贵,

    蔡泽危言吓范雎。注3

孙子曰:“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梞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梞ji,豆茎;杆gan,禾茎。即草料。)

意思是:所以,高明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取食敌国一钟的粮食,等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

就是说:“食于敌”就是在削弱对手的同时充实自身,一举两得。高明的将领不仅要懂得带兵打仗,还要明白“食于敌,益于己”的道理,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削弱敌人的实力,这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俗语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夺取了敌人一钟粮草,相当于赚了20钟粮草。这句话实际上说了后勤补给的成本问题。古代有三夫一兵之说,也就是如果大军出征(外线作战尤其重要)出动一名士兵就需要三名民夫承担补给任务。而且除了士兵以外,这三名民夫也需要吃粮食的(还有拉车的牲口也是要吃草料的)。这样算来,每一石粮食送到前线士兵手上的时候就要消耗10-20倍的粮草。此意推而广之,令敌人自己削弱实力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孙子为解决后方补给和战场需要的矛盾,提出了“就地取材、以战养战”的措施--由于后勤补给是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就极大地减轻了本国的财政开支和人民负担,使战争能够按照己方的意图,顺利地进行下去。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粮草接济不上。

孙子的这种"以战养战"的思想被广泛地运用到商界、政界和其它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精明的企业家把一个又一个“分公司”开设到世界各地--设备、劳力、甚至资金都源于当地,而他们只是提供技术。

注1:

秦末农民起义队伍中,刘邦率领大军西进路过高阳。当地颇有胆识而落魄的儒生郦食其求见。开始刘邦很不恭敬,后来见其谈吐不凡,刘说出困扰自己的大事:孤军深入,补给困难。郦食其说道:

“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陈留县城,秦军粮草堆积如山。足够将军的一万人马食用两年。我与县令故交,愿说服来降,如不降,我可做内应攻取陈留。”郦食其到陈留后见县令决心守城,就把他灌得大醉,刘邦趁机夺取陈留,粮草足够西进之用,而且不抢不掠深得民心,队伍迅速扩大。

注2:

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群英会蒋干中计”便是一个重要事件。曹操率大军屯兵江边,重用熟悉水战的东吴降将蔡瑁、张允日夜操练水军。对周瑜依托长江的水上防御造成极大威胁。此时,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自告奋勇去说服同窗好友周瑜来降。周瑜设宴款待同窗好友,佯装大醉,与蒋干同榻而眠。蒋干趁周瑜醉卧不醒,偷窥往来军书文件,发现蔡瑁、张允密信,连忙揣入怀中,佯睡之时又听得密探来报军情:“江东来人……急切间不得下手”。于是天色未明就赶回曹营。生性多疑的曹操听说蔡瑁、张允要谋杀自己,一怒之下将二人斩首。周瑜利用反间计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无疑等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下一步妙计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注3:

蔡泽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极富才华胸怀大志,不甘平庸到处游说求官。虽不成功,但没灰心。家人劝他安守清贫,不要自取其辱;朋友劝他不要东奔西走,自找没趣。曾被赵国驱逐;曾在韩国遇盗;曾在魏国遭抢,但其求取富贵之心丝毫未减。听说秦国宰相范雎因所荐非人,遭秦王猜忌,处境可危。欣然前往,一路放风:燕人蔡泽才华横溢,取代范雎此举必胜。范雎派人找来询问,他昂首回答:“智慧犹有枯时,宠信亦有尽时。大人的相印不久将到我手。”见到范雎无言,又说:“大人有功于国身居相位,位高权重人人敬畏。殊不知我此次来夺相位,实是解大人于危难之中啊。您已经位极人臣。所谓物极必反,日过中午必定西斜,这是必然规律。况且商鞅、吴起、文种皆功高过你,下场却无一善终。眼下您的功名利禄早已超过此三人,若再贪恋必受其祸。苏秦、智伯贪得无厌,不知激流勇退导致身亡。”见到范雎默默无言,进一步说:“您已有过,秦王虽未责罚,还会像过去那样信任您吗?不如举荐我来接替,既可获得‘让贤’美名,又可以得到我的照顾,免除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范雎竭力推荐,蔡泽如愿以偿做了宰相;范雎又托病请辞,全身而退颐养天年。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300字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45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 读《孙子兵法》有感600字 读《孙子兵法》有感4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4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350字

推荐热门作文

《烟火漫卷》读后感1000字 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樱桃树去散步 月光下的肚肚狼读后感1200字 狼国女王读后感1000字 坎坷不幸的人生,也能熠熠生辉 品人生百态,道世态沧桑 《水浒传》读书感悟1500字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2000字 《飘》读后感3000字 巴金《家》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