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集》第123首
〔印度〕泰戈尔
长夜的黑暗,
像痛苦,是喑哑的;
黎明的黑暗,
像和平,是寂静的。
(吴岩译,选自《流萤集》)
【赏析】
黑暗,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极度缺乏光照的客观现象,许多诗人惯于从其自然意义出发,以这两个字形容现实生活。泰戈尔在本诗中,却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探寻这两个字所包容的指向宇宙社会的哲学意味。
具体来看,本诗是经由对“长夜的黑暗”和“黎明的黑暗”的对比观照,而显示出诗人的具体心理感受和深沉的思索的。“长夜的黑暗”对于身临其境的人来说,意味着漫长而渺茫的等待。等待本身就是一种难捱的事情,漫长而渺茫的等待,更是想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巨大的精神压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才把漫长的“黑夜”归结为漫长的痛苦。“黎明的黑暗”则不同,它虽然提供的也是一幅漆黑阴暗的景象,但这幅景象的存在是短时的,紧随其后的势必是太阳自东方天际的喷薄而出,世界将因此而恢复其原始的和谐而平稳的秩序,于此之下,诗人又将“黎明的黑暗”比作寂静的“和平”。诗人似乎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黑暗不可避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光明的到来失去信心,现实的人,应该永不放弃对希望之灯的执着追求。
在艺术上,除强烈的对比外,这首诗还巧妙地使用了通感手法:“长夜的黑暗,/像痛苦,是喑哑的”一句是由视觉向知觉再向听觉的渐次转换;“黎明的黑暗,/像和平,是寂静的”一句也同样如此。
(曹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