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归有光《吴山图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1-04 19:41:3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吴、长洲二县①,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②。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③。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 《吴山图》 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④。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⑤?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⑥,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 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释】

 ①吴、长洲:吴县与长洲县均为吴郡辖县,治所同在今江苏苏州。②西子:即西施,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妃子。③同年: 即科举制度中同榜考中的人。高第: 指考试或官吏考核时被列入较高的等第。给事中: 明代掌监察六部、侍中规谏之职的官职。④尸祝:指祭祀。尸是代表鬼神享祭的人,祝是传告鬼神旨意的人。浮屠: 指佛教。老子: 指道教老子是春秋时人,被认为是道教始祖。⑤惓(quan)惓: 恳切的样子。⑥苏子瞻: 北宋时文学家苏轼,字子瞻。韩魏公: 韩琦,北宋大臣,封魏国公。黄州: 治所在今湖北黄冈。

【译文】 

吴县、长洲二县,都在吴郡郡治所在地而划界分治的。郡的西面有许多山,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而灵岩山,曾经是当年吴国宫殿所在的地方,那里至今还保存着西施的遗迹。至于说到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风景美好的地方。而三万六千顷浩瀚的太湖中,有七十二峰坐落其间,则更称得上天下奇观了。

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君任吴县长官不到三年,就因为政绩赫赫而被朝廷召入任给事中。魏君治理吴县时对百姓很有恩惠,百姓苦留不得,魏君也不忍离去,于是有热心人就画了一幅 《吴县图》,来作为临别留念赠给他。

县令对于百姓确实是很重要的。如果县令贤能,那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受到他的恩泽,荣耀一方; 如果县令不贤能,就会祸及当地的山川草木,使其受到耻辱。魏君对吴县的山川草木,算是增加了它们的光彩吧? 有朝一日这里的百姓将在山间选择一处风景优美之地,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这本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魏君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仍然会眷恋当地的山川呢? 过去苏子瞻称道韩魏公离开黄州任上已经四十多年,往事依然时时不忘,以致写下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的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这以后人们才明白贤能的人对于他所到的地方,不仅使那里的百姓不忍忘怀自己,而且连他自己也不会忘记那里的百姓。

如今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有一天他和我同在内庭,拿出这幅 《吴山图》,边欣赏边感叹,于是让我为这事作一篇记文。啊! 魏君对吴县的百姓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吴县的百姓怎么能忘记他呢?

【鉴赏】 

《吴山图》是作者的朋友魏用晦离任吴县县令时,当地百姓送给他的一幅山水画。本文即以这幅画为线索,先寥寥数笔概写吴县的风物名胜和湖光山色,然后自然而然地写出魏用晦在担任县令时与当地百姓结下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并以北宋苏轼和韩琦的故事,揭示出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以此来称颂魏用晦对吴县的缱绻深情。作者不刻意雕饰文字而写得清新淡雅,着眼吴县山水画而寓意于山水画外,构思颇为新巧。

字数:1550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544-546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