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读《鞠萍姐姐讲巾帼英雄故事》有感
提起屠呦呦,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自豪。这位“三无科学家”——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院士头衔——却成为了“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更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她的事迹不仅令人感动,更为中国医药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目睹了家乡因疟疾横行,家庭经历生死离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屠呦呦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疟疾的药物,让人们不再遭受疟疾之痛。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直驱使着她投身于医学研究事业。
1955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1969年,研究院接受了一项战备任务——抗疟药的研究。由于屠呦呦是医学高材生,又一直从事医学研究,被任命为这个课题组的组长。于是,在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里,38岁的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
在查阅大量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精心记录并编写了《疟疾单验方集》。在筛选了100多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抗疟试验后,他们发现效果都不太理想。然而,在重新阅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一段关于青蒿的记载给了他们启示。在用沸点为34.6℃的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后,屠呦呦团队在第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实验样品中得到了令人惊喜的结果——对疟疾原虫的抑制率达到百分之百。
为了证明实验效果,屠呦呦又以身试药,在确定没有问题后亲自带着药品去海南昌江疟区进行临床实验,该药物治疗疟疾效果很好。这之后,课题组又分离出了有抗疟作用的有效单体。再后来,青蒿素从实验室走向了制药厂,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国家的抗疟治疗中。
由于对医学和人类健康作出的突出贡献,2015年已经85岁高龄的屠呦呦获得了科学最高奖项——诺贝尔医学奖。站在领奖台上,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的礼物,而诺贝尔奖是中国科技人员为祖国捧回的一件礼物。对青蒿素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希望年轻一代能有更多的人从事医学研究,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屠呦呦历经曲折、艰难寻药、以身试药,用一株不起眼的青草拯救了世界,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研究事业。她的坚持和执着,不仅为医药研究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为中国医药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坚持实事求是、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锚定目标、脚踏实地、朝着理想努力奋斗。正如屠呦呦所说,“希望年轻一代能有更多的人从事医学研究,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句诗就是屠呦呦的姓名来历,然而就是这诗中的一株名叫青蒿的小草,却使得她做出了影响世界的成就。在屠呦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毅力,更看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感谢她为中国医药事业做出的贡献,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屠呦呦,您用金子一样的坚韧,将“中国精神”用岁月谱写在了世界篇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