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在暑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这本书讲了海伦·凯勒的感人故事。海伦·凯勒是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她是不幸的,出生仅十九个月就被病魔夺取了声音和光明,但幼小的她并没有放弃生命,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
虽然海伦·凯勒看不到色彩,聆听不到声音,但是,她唯一不缺的,便是爱。
但是,海伦·凯勒又是幸运的。1886年,他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让她开始了漫长的学习旅程。之后,海伦·凯勒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那就是拿到了博士学位。
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竟然能拿到博士学位,令我敬佩不已。现在,来说说我们自己吧!我记得我经常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并不是勇敢地面对它,有一次,我在做我的家庭作业,有一题很难,我挤尽脑汁的想啊想啊,可就是想不出来,最后,我决定不做了。
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书,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与海伦·凯勒相比,生活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
【第2篇】
珍惜,趁现在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眼睛是我们看世界的指明灯,耳朵是我们听万物的收音机,而说话更是我们表达自我的有效方式。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失去了这些,该如何面对生活和学习呢?暑假刚开始,妈妈便送我一本书,让我认真读一读。刚拿到手,书名便吸引了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难道作者海伦·凯勒每天都生活在黑暗里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惑和不解,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开始阅读。果真让我爱不释手,读了一页又一页。
随着不断地深入阅读,我才知道原来作者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时生了一场大病,让她彻底失去了视、听、说的能力,从此她生活在无光、无声、无语的黑暗世界里,好像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于是她用哭闹表达恐惧,也逐渐变得古怪、粗暴,还经常乱发脾气。直到六岁时,一个叫安妮· 莎莉文的老师来到她身旁,耐心教导,每天以爱陪伴,这才让海伦意识到:学习可以改变现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海伦学习的过程,用困难重重来概括毫不为过。她听不见别人说话,看不见他人说话的嘴型,只好用双手去感受他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书中写到:“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的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读到这里,我才明白生活在黑暗中的海伦,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也不畏惧,她坚持刻苦学习,更多的是想让身边爱她的人能因为她的进步而感到高兴。此刻,我又认识了一个善良的海伦,一个自身已处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却还是想带给别人快乐的小勇士,实在令人动容。想想自己,却常常因为学习这件事,让家人难过呢!我不禁有些羞愧。
最终,她学会了德文、法文、写作……还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和慈善家,同时鼓励和帮助了很多像她一样的残疾人。我不禁感叹:多么伟大啊,在自己足够强大时,仍能心存感恩,回馈社会,带给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光明!想到这里,我顿时热血澎湃。海伦的痛苦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无法感同身受的,但是她执着的精神已经名留千史。而我作为一名当代的小学生,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却常常不懂珍惜。
“别等春天逝去,才在冬天里怀念。 别等阳光退去,才在阴雨时留恋。”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明白: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愿你我的未来像海伦一样焕发精彩!
【第3篇】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日出前,总有深不见底的暗夜,指路的星星分明就在身边,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跟随它走向黎明。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深受启发。
小时候的海伦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女孩,但是幸福的生活结束得太快!在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毫无征兆的高烧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不久后又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她变得暴躁易怒。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在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学会了说话还通过努力地学习考上了哈佛大学。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残疾人事业,得到了人们对她由衷的尊敬。海伦一生写了十四部作品,掌握了五种语言,一个聋哑盲人学习起来比我们正常人要困难得多,但是海伦却取得了比一些普通人更大的成就。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伦学会了“water”(水)这个单词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带着海伦去打水,海伦摸到水的时候嘴巴一动一动地试着发出“w”的音,莎莉文老师高兴坏了,兴奋地在海伦手上拼写“水”这个单词,后来海伦学会了她生病后的第一个单词——水。之后,莎莉文老师拉着海伦的手飞快地往家里奔去,海伦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比划着”water”这个单词,爸妈见状也很开心,三人一起把海伦抱住,画面十分温暖。
马克.吐温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是的,海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奇人!一个聋哑肓人、一个生活在黑暗与寂静里的人能有这样的成就难道不是一位奇人吗?海伦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依然努力去学习新知识,我们身为一位健康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前进呢?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同学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放弃,我们应该向海伦学习,去克服遇到的那些所谓的“困难”,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你现在处在一个“黑暗”的境地,正在为一些小困难而烦恼,那么就来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吧!相信你看完后会从海伦身上汲取无穷的力量,同时对困难有一个新的认知,也会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4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后感
有一些人命运十分坎坷,他们有的踌躇不前,而有的却在和命运作斗争,为了理想奋斗,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比我们多付出很多努力,只为完成自己的理想。
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一样,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大时,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听觉和视觉,可她没有气馁在恩师莎利文小姐的帮助下学会了手语,盲文和说话,还和像自己一样残疾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而海伦·凯勒因为从小受到莎利文小姐的熏陶,加上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在十二岁时便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霜王》。
后来在中学上到一半的时候就离开了校园并请了一位老师辅导自己学习,最后克服了重重困难考上了全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并在最后写到如果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世界也会用美来回报你!
在生活中,有多少要是遇到一点点坎坷就自暴自弃的人呢?又有多少像海伦·凯勒一样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人呢?
就好比我,一遇到困难就求助大人或者放弃,可我也在改变。有一次我正在写奥数作业,但实在太难了,于是我就打算靠看书来混够时间,可我把手伸进桌肚时只摸到了一本又大又厚的书,我拿出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一刻我犹豫了,也陷入了无尽的遐想中:海伦·凯勒即使身陷残疾也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哈佛大学,那我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努力完成奥数作业呢?于是我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心翼翼地放回了桌肚里,靠查书,查资料和回看网课,折腾了好一会儿终于完成了奥数作业。
如果你现在正在踌躇不前,自暴自弃,相信你看完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多的启发!
【第5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读完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被海伦凯勒那惊人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书中主要讲了海伦在一岁半左右高烧不退,被诊断为急性脑充血和胃充血。这场大病无情的剥夺了海伦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的世界陷入无尽的黑暗和空寂之中,仿佛上帝将她遗忘在了某个角落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伦也没有被打倒,她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和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考上了哈佛大学。
当读到海伦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课,回家和莎莉文老师一起完成家庭作业时,我在想,一个听不到看不见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呢?为了体会海伦当时的感受,我特地让妈妈把我的双眼蒙了起来。坐在床边的我,始终不敢迈出脚步,眼前一片漆黑,根本分不清方向,摸索着去厕所的路上,膝盖撞到墙边,头撞到墙上,这让我不知所措,可是从房间到厕所只有短短的十几步而已,这还是在我可以听到声音的情况下,如果连声音都听不见,内心会多么的恐惧啊!海伦凯勒真是让人太敬佩了。这样的一个人都能那么努力的去学习,我们这么的健全,不是更应该努力学习吗?可是,有些同学,上课宝贵的40分钟都用在说悄悄话.做小动作.看漫画书上了,老师讲的课一点也没听进去,回到家先想到的就是玩,根本想不起来作业这回事,就算是写了作业也是一塌糊涂,真想把他们丢到海伦的处境下待几天,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海伦凯勒的那种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你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想要放弃时,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第6篇】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谈话”的就是主人公海伦。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她的听觉和视觉。从此,她的世界陷入一片黑暗与静默,仿佛噩梦一般。后来,她在启蒙老师莎莉文的帮助下,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考取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获得了许多荣誉。
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海伦眼睛看不见,学字需要一个一个用手去摸,她却从不气馁,而我却一直在抱怨爸爸妈妈留给我的作业太多,没有看动画片的时间;海伦为接受新的事物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而我遇到难题,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找爸爸妈妈帮忙;海伦的脚步从不停歇,不断地学习知识,而我却认为学习太累,一直盼望着暑假,可以尽情地玩耍。两相对照,我惭愧不已,和海伦相比,我真的是欠缺的太多太多了!
能听到声音是多么愉悦,能看到景色是多么美好,能与人正常说话是多么快乐!海伦凯勒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不能虚度光阴,要珍惜我们拥有的美好时光,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今后在学习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以海伦为榜样,做一个坚强、勇敢、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