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伴,行以致远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从小就爱读书,以书为伴是我生活的日常,父母也常常教导我阅读兴趣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所以我每天尽量抽出十五到三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当然所收获的益处已经不仅仅是阅读本身,除了能够拓展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更能够让我得到情感的升华,增强自信心。
暑期我阅读了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感受颇深,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有怎样的思考,就会有怎样的作品,就会有怎样的人生。作者毛姆毒舌又有趣的语言让我更加爱上了读书这件事,下面就结合这本书及我的阅读经历谈一些阅读的心得。
一、选择感兴趣的书籍
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相关的、充满生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慢慢地我们得知识面会变得开阔起来,思路会变得活跃起来,当碰到问题,我们会提出许多的“为什么”,而为了解决这许多的为什么,我们就愿意去看更多的书,进一步激发了看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我们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探索的乐趣,也拓宽了我们的兴趣面,以此类推,形成良好的循环。对我们每个孩子来说,书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阅读是一种有趣的、愉快的经历。不仅激发了我们读书的欲望,也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做好阅读的规划
每个学期我会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个阅读规划,一是固定读书时间。我把晚上七点半至八点作为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全家会配合我关闭电视和电脑,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二是做好导读准备。根据自己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为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增加读书的趣味性。
三、有效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思考
富兰克林说:“书不在多,在于品质”。有效阅读是阅读的关键所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当然,在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尊崇自己的本心,哪怕我们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自己,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以耐心的思考,可以和父母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查资料,或再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四、在阅读中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世间有百态,各人有不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在书中感知他人的人生,体会不同的喜怒哀乐,有了这样的共情能力,不管是回忆过往,还是决定未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行动,我们的心理和思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及时调整阅读的方式方法,更好的为自己创造阅读环境。
五、逐渐完成“家长读-共读-孩子读”的演变
培养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对父母的考验。我很荣幸我有一对爱读书的父母,他们是我阅读道路上的恩师,记得一开始阅读是父母来读,我在旁边听,遇到疑问就停下来共同探讨。一段时间后变为和父母一起读,或者他们读一段我来读一段,慢慢的我就对阅读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会主动要求自己读,父母在旁边陪伴。从伴读到独立阅读的演变是兴趣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作为父母必须加以引导的方向。只有我们建立起了读书的兴趣,才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爱上读书并独立进行阅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就让我们以书香为伴,与时代同行,深耕阅读路,闻得百花香。用生活所感去读书,以书为友,受益终身,以书为伴,行以致远,愿我们都能在书籍里阅无止境,看山川河流,品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