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 >

《枫桥夜泊》解析·张继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9 12:28:55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01

诗词译文

月亮渐渐沉落下去,只剩下漫天的秋霜笼罩住广袤的天宇,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四周一片静寂,只有乌鸦在哀鸣,寥廓的江边那火红的枫叶还若隐若现,江中归舟上的点点渔火,勾起我无限愁绪,使人难以安眠。清晰地听到,夜半时分的钟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悠扬铿锵地传出,悠悠地送到我夜宿的小船中。

02

诗词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西,原名为“封桥”,后因张继这首诗改“封”为“枫”,故沿用为“枫桥”。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月落:指的是天将破晓;

4、乌啼:是指乌鸦的鸣叫;

5、霜满天,是说秋霜满布,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6、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7、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的别称。

8、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03

专家解读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满怀旅愁的游子,这种独特的意蕴触发了他的情思,因此,情动而辞发,写下了这首具有魅力的《枫桥夜泊》。诗中所写景物无不笼罩着他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忧愁色彩,古人习惯以月来寄托思念之情,张继用残月西沉,天将破晓,说明自己终夜未眠,充满愁苦。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篇章中最为璀璨耀眼的明珠,在浩翰的古典诗歌里,能把枫桥、寒山寺的秋夜景色写得如此美好,除张继外,还没有出现第二个人。他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的形象、色彩和声音交织融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姑苏特有的秋天夜景图。在一首诗里,既能把景物写得真实、形象、幽美,又能把自己的满怀愁绪表现得这样充分,是诗中的珍稀之作。 在张继的眼里,枫桥的诗意美,是因为有了寒山寺这所古刹,才带上了历史文化色泽的。使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里也多了几分历史的回声,渗透了宗教神秘的情思,给人以古雅庄严之感。正是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妙笔的植入,“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以最完美的体现,为这首诗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把夜半钟声融进诗里,不仅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睛之笔,也是张继的创造。后来虽也有不少文人名士在诗作里描写过夜半钟声,却再也没有达到张继创造出的完整艺术意境水准了。《枫桥夜泊》被后人广为传诵的同时,让诗人张继也名垂千古,让苏州这座城市也有了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温度,使枫桥、寒山寺的声誉大增,成为中外游人观览的胜迹。这就是诗歌的艺术魅力!

04

知识拓展

那年秋天,进京赶考的诗人张继,因落榜而烦恼,买下一张船票,乘舟途径姑苏,停泊在城外的枫桥边。他却被西沉的残月,成群啼叫的乌鸦,布满寒霜的天空,寒山寺里半夜传出的悠远钟声,搅得一夜未眠。寂寞、忧伤、无奈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或许是忧于国事,或许是触景感怀,这种心有万千的冲动,使他不禁马上绘制一幅静谧朦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张继从小聪慧好学,后为官正直,颇有政绩。后来由于不满当时的朝政,便辞官漫游,晚年曾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人陶渊明的影响,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出他的文学魅力。其作品尤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著名,成为抒发个人愁绪的千古绝唱之诗作。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画眉鸟》解析·欧阳修 《赠刘景文》解析·苏轼 《回乡偶书》解析·贺知章 《古朗月行》解析·李白 《题西林壁》解析·苏轼 《江上渔者》解析·范仲淹 《江南》解析·汉乐府 《春日偶成》解析·程颢 《小儿垂钓》解析·胡令能

推荐热门作文

《钱塘湖春行》解析·白居易 《虞美人·听雨》解析·蒋捷 《定风波·三月七日》解析·苏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李白 《游子吟》解析·孟郊 《赠汪伦》解析·李白 《绝句》解析·杜甫 《望庐山瀑布》解析·李白 《绝句二首》解析·杜甫 《游山西村》解析·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