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院子深深的——
美从不是现成的。
这一掬静,
到了夜,你算,
就需要多少铺张?
月圆了残,叫卖声远了,
隔过老杨柳,一道墙,又转,
初一?凑巧谁又在烧香,
离离落落的满院子,
不定是神仙走过,
仅是迷惘,像梦,
窗槛外或者是暗的,
或透那么一点灯火。
这掬静,院子深深的
——有人也叫它做情绪——
情绪,好,你指点看
有不有轻风,轻得那样
没有声响,吹着凉?
黑的屋脊,自己的,人家的,
兽似的背耸着,又像
寂寞在嘶声的喊!
石阶,尽管沉默,你数,
多少层下去,下去,
是不是还得栏杆,斜斜的
双树的影去支撑?
对了,角落里边
还得有人低着头脸。
会忘掉又会记起,——会想,
——那不论——或者是
船去了,一片水,或是
小曲子唱得嘹亮,
或是枝头粉黄一朵,
记不得谁了,又向谁认错!
又是多少年前,——夏夜。
有人说:
“今夜,天,……(也许是秋夜)
又穿过藤萝,
指着一边,小声的,“你看,
星子真多!”
草上人描着影子;
那样点头,走,
又有人笑……
静,真的,你可相信
这平铺的一片——
不单是月光,星河,
雪和萤虫也远——
夜,情绪,进展的音乐,
如果慢弹的手指
能轻似蝉翼,
你拆开来看,纷纭,
那玄微的细网
怎样深沉的拢住天地,
又怎样交织成
这细致飘渺的徬徨!
选自1936年4月12日《大公报·文艺》
【赏析】
《静院》以一种铺叙式的语调絮絮地描绘这夜的静院里的每一番景致,以及这每一番景致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第一节是说这深深的院子的静的美,恰是由一群声息铺张而成的。圆了又残的月,远了的叫卖声,离离落落满院子的香,透那么一点灯火的窗槛外的世界。对于满院子的香,还有一个幻象式的比喻:“不定是神仙走过,/仅是迷惘,像梦,……全诗的基调马上被一种幽暗中的美与神秘所笼罩。
第二节引出了那个可以“指点”,可以感知的“情绪”。正是由于“情绪”的介入,那一群声息中的每一番景致,都被灌注了生命,赋予了个性色彩,因而也都成了抒情主人公情感世界的一部分。那“黑的屋脊”如同野兽的脊背耸立在那里——这就赋予了物体以动物的生命状态;又像“寂寞在嘶声的喊”——“寂寞”和“黑的屋脊”又共同被赋予了一种充满了人性的“嘶声的喊”,而这两个意象,一个是抽象的感情状态,另一个则是实有的但无生命的物体。我们在这儿很可以感到几种不同的存在状态的叠印所产生的一种深层的效果,这也就是意象中所蕴涵的情感的吸摄力。另外还有“沉默”的石阶,“支撑”斜斜的栏杆的“双树的影”,这些景物都以一种拟人化的状态存在,抒情主人公为人们提供的自我与外界的情感共鸣是深广的。这一节或许是全诗最为精彩的部分了,每一番景致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都为诗带来了打动人心的色彩。
第三节颇有一番戏剧性风味。假如说前两个诗节的抒情主人公尚是以一种隐含的间接的状态存在,那么在这一节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却清晰地出现了。那个角落里边低着头脸的人的出现,使全诗笔调一转,以一种断断续续的絮语般的句子,描绘了记忆中闪现出来的过去一段时光中的景致,更现出记忆的缥缈,过去了的时光的倏忽与永不再来,“记不得谁了,又向谁认错!”又接着描绘一个夏夜(或许是秋夜,记不清了),有人在那里隐约地谈论今夜的天,小声地说“星子真多”,只见“草上人描着影子”,点头,笑,穿过藤萝,走。这里对过去情景的回忆的闪现,飘逸,朦胧,显出了全诗的情感重心所在。正是由于这多少年前的一个夏夜的叠影,当夜的静院才如此深邃和扑朔迷离。
最后一个诗节是第一、二诗节的延续。抒情主体仿佛已重新隐去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时刻感受到有一个灵魂正与万籁俱寂的夜的氛围契合,一个自我与世界的本质打成一片,还有神明在倾听并探味着静谧中的一切声响与萌动。这夜,这静院,是“进展的音乐”,是流动着的生命;它深深的美是由那“纷纭”而“玄微的细网”构成,有多少的景致,多少的声息,多少的情绪,多少交错的记忆所铺张而成的这一片氛围,“怎样深沉的拢住天地,/又怎样交织成/这细致飘渺的徬徨!”
在这首诗中,“情绪”是一个或虚或实的意象。尽管它的内涵显得十分的高邈,毕竟还是可感的——“你指点看,/有不有轻风,轻得那样/没有声响,吹着凉?”而诗中所描述的每一番景致,又总仿佛是“情绪”的一员:离离落落满院子的香像是“寂寞在嘶声的喊”的黑的屋脊,角落里低着头脸的人……“情绪”这个本属抽象化的东西已被知觉化了,让人感到灵魂也会抽芽开花。这里的情绪仿佛启迪了万物,让已经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尚未到来的一切都一并活动起来——那多少年前的一个夏夜也回过头来组成了这一晚的情绪,于是有一种浓重的怀旧情绪在这蠕动的夜色里盘桓。全诗的内在结构实际上是由两条情绪线构成的。一条是抒情主人公的真觉:此时此地深夜的静院,一个纷纷纭纭但又细小如微的大千世界。深院, 残月,叫卖声,香火,灯火,轻风,黑屋脊,石阶,栏杆,树影……这夜色中的万籁组成了一种幽冷的人生境界,其中的意味渺不可测,但似乎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题旨。这个题旨在另一条情绪线的揭示中得以明确——在时空错杂中引出了多少年前的那一个星夜,以及隐约忆起的那一个星夜里的断断续续的人语。在这个多少有点戏剧化的呈现中,让我们领悟到,静院中的一切景致和由此带来的情绪氛围实际上都是围绕着那一点记忆的残骸。于是,两条情绪线交织在同一片静谧和深邃之中,更添一番离乱的愁绪,一种时过境迁的人生慨叹。这种诗意的立体化效果,无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都大大地延伸并拓展了诗境。
(黄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