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新诗赏析 >

《王亚平:灯塔守者》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17:29:47

白鸥在夜幕里睡熟了,

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

 

乌云夺去了星月的光辉,

天空矗立着孤独的灯塔。

 

远处送来惊人的风啸,

四围喧腾着愤怒的涛声。

 

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

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

 

一九三五,一,五,栈桥

选自《都市的冬》,国际书店1935年版

【赏析】

诗的题目叫做《灯塔守者》,诗人却并未正面去描写灯塔守者工作的寂寞和艰辛,而把重点放在环境氛围的刻画上,前三节可以说都在写大海之夜。不过,诗人又不直接去写茫茫黑夜,他只通过海洋之夜的几个富于特征的细节来表现。白鸥睡熟了,这是富于特征的意象,因为白昼的洋面上,少不了群飞的海鸥。白鸥“睡熟了”,又暗示着有人在醒者,这就是“灯塔守者”。“太平洋上没有一丝帆影”,这也是富于特征的。没有帆影不等于没有夜航的船,“灯塔守者”是丝毫不能懈怠的,虽然他经常看到的是没有帆影,却必须为可能出现的船只时刻戒备着。乌云夺去星月的光辉,表明是一个漆黑的夜,或许将有风暴来临,“灯塔守者”必须倍加警觉。远处的风啸,四围愤怒的涛声,又是一个富于特征的氛围描写,风啸涛语,似乎正在告诉着什么消息。在这所有氛围的描写中,诗人突出了“天空中矗立着孤独的灯塔”这一主体形象。它是灯塔,又是“灯塔守者”形象的外化。诗中那孤独高耸的建筑,已成了一个伟大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了光明”,淡淡地流露出觉悟与自豪,从而显示出一种迥异于前人的时代精神。

诗到最后一节用了“我”这个字眼,使全诗确立了第一人称的抒情角度,自然显得格外意味真醇。当然,读者决不至于误会诗人就是灯塔守者,然而他因触物起情,在写诗中溶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信念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诗句本身又启发读者超越本文,进入它的深层结构,作进一步的欣赏。

“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诗歌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常有引类譬喻的性质。如这首诗在表象上虽然只是一个“灯塔守者”,其意蕴却是归结到“在曙色欲来的前夜,我把生命献给光明”的理念上的。这就不难引发读者浮想联翩,联系到与之同构的另一些人事。尤其不应忽略的是诗的写作年代:1935年,这正是中国黑暗与光明交战的年代,诗人当时在青岛教书,对祖国的危难感受很深,他如此深情地讴歌为光明捐躯的“灯塔守者”,难道是偶然的吗?

(周啸天)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章德益:西部太阳》赏析 《章德益:我与大漠的形象》赏析 《陈所巨:一千双眼睛和两双眼睛》赏析 《张学梦:绿灯》赏析 《雷抒雁:掌上的心》赏析 《杨炼:蓝色狂想曲》赏析 《舒婷: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赏析 《舒婷:船》赏析 《罗青:逃狱的月亮》赏析

推荐热门作文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徐志摩:黄鹂》赏析 《徐志摩:为要寻一颗明星》赏析 《徐志摩:残诗》赏析 《徐志摩:变与不变》赏析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王独清:我从CAFE中出来……》赏析 《王独清:但丁墓旁》赏析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赏析 《穆木天:落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