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新诗赏析 >

《覃子豪:距离》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11:43:04

即使地球和月亮

有一个不可衡量的距离

而地球能够亲睹月亮的光辉

他们有无数定期的约会

 

两岸的山峰,终日凝望

他们虽曾面对着长河叹息

而有时也在空间露出会心的微笑

他们似满足于永恒的遥遥相对

 

我底梦想最绮丽

而我底现实最寂寞

是你,把它划开一个距离

失却了永恒的联系

 

假如,我有五千魔指

我将把世界缩成一个地球仪

我寻你,如寻伦敦和巴黎

在一回转动中,就能寻着你

 

选自《覃子豪诗选》

香港文艺风出版社1987年版


【赏析】

《距离》是一首具有意境之美的佳作。

意境,是中国美学理论中独有的审美范畴。意境就其内涵而言,是主体的审美感情意志和对象化的超越现实境界的审美境界,在独创的意象整体中的水乳交融,是情理形神的统一,是诗的内蕴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后所呈现的可以刺激读者再创造的美的状态;而就其外延而言,它却是读者的审美联想与想象的结果,是欣赏者参与美感经验之后所转化生成的艺术世界。因此,诗的意境就具有综合美的特征;既有情理交融的审美思想感情的内在之美,又有形神虚实结合的艺术传达之美;既有作者主观审美的原创性的表现之美,又有欣赏者主观再审美的继发性的创造之美。可以说,意境就是多种诗美综合而成的一种化境,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结晶。覃子豪《距离》一诗的意境之美,也是如此。

《距离》前两段分别写两种“距离”,即地球与月亮的不可衡量的距离,以及两岸山峰永远终日凝望的距离,它们都属于自然界,虽然遥遥相对,但是它们或者“有无数定期的约会”,或者“有时也在空间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两节诗虽具象征的意味,但仍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实写,具体呈现的是实境。后面两节诗人由实入虚,第三节诗人写自己所经受的人间的距离,那就是因恋人远走或因理想未能实现,绮丽的梦境与寂寞的现实之间造成难以弥补的距离。最妙的是诗的结尾:诗人想象他如有“五千魔指”,则可以缩地有方地把世界缩成一个地球仪,迢遥的空间无限地压缩了,这样在每一轮回转中都可以找到心上人。这,可以说是诗人通过新奇的想象所创造的虚境,它吸引欣赏者去探索全诗的深层结构,去寻味并丰富诗的并不一定就是指向爱情的人生哲理意蕴。

不论是爱情的期待或者企望的实现,都是人生一种带普遍性的体验,可以激发读者广泛的共鸣,而诗所艺术地表现的“距离”以及缩短乃至消泯这一距离的努力,也都能激发不同读者的心灵的不同感应。因此,诗人所创造的意境,最终就是在不同读者欣赏与接受的审美活动中,得到不同的而又色彩纷呈的转化与完成。

(李元洛)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章德益:西部太阳》赏析 《章德益:我与大漠的形象》赏析 《陈所巨:一千双眼睛和两双眼睛》赏析 《张学梦:绿灯》赏析 《雷抒雁:掌上的心》赏析 《杨炼:蓝色狂想曲》赏析 《舒婷: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赏析 《舒婷:船》赏析 《罗青:逃狱的月亮》赏析

推荐热门作文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赏析 《徐志摩:黄鹂》赏析 《徐志摩:为要寻一颗明星》赏析 《徐志摩:残诗》赏析 《徐志摩:变与不变》赏析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王独清:我从CAFE中出来……》赏析 《王独清:但丁墓旁》赏析 《徐志摩:半夜深巷琵琶》赏析 《穆木天:落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