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诗经赏析 >

《湛露》原文与赏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10:48:5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 杨明琪 【本书体例】

【原文】:

湛湛露斯(1),匪阳不晞(2)。厌厌夜饮(3),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4)。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5)。显允君子(6),莫不令德(7)。

其桐其椅(8),其食离离(9)。岂弟君子(10)。莫不令仪(11)。

【鉴赏】:

这首诗,有人说是诸侯在周天子举行的宴会上所唱的歌,“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左传·文公四年》)也有人说是普通贵族同宗欢宴时所唱的歌,至于原因,则又有宗庙落成典礼及其他说法。还有人认为是周王宴饮诸侯时所唱的歌,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这是一首通用的祝酒歌。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歌中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血缘同宗关系。自从原始部落进入奴隶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本位就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到了西周,更是这样。大到周天子采取分封制,把势力所及之地,全部分封给自己的同姓子弟和诸侯,实行所谓“家天下”。小到每个诸侯国内的各姓,都以宗族为基本的社会单位。宗族内有族长,为本族的首领;还有宗庙,既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又是本族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每逢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春种秋收,或别的重大事件,都要全族聚集于宗庙,或商议或喜庆。这首诗第一章写宾主饮酒的兴致:“厌厌夜饮,不醉无归。”第二章写宴饮隆重而热烈的场面及处所:“厌厌夜饮,在宗载考。”第三、四章写主人功德,风度为客人赞赏,以及祝愿宗族兴旺发达:“显允君子,莫不令仪。”这既是颂扬,又是希望,希望本家族德美仪美,一切都美。从这里,我们既看到了当时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稳态结构,看到了家族的内聚力,也看到了当时人既重道德美,又重仪表美的人文观念,看到中华民族从很早起就重视道德的文化现象。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看,本诗给人一种古朴欢乐、阔大的美感。首先,诗言志,诗缘情。举杯者一开章就唱道:“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举族喜庆于宗庙,而且君子既有“令德”,又有“令仪”怎能不叫人开怀畅饮,欢喜无边呢?这种作为全诗根本情感的抒发,便使诗歌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沁人心脾。不过比之后世那些描金画彩的欢庆之作,这首诗既没有华丽的辞彩,变化多姿的章法,也没有更加细腻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全诗内容极其简单、语言也朴实而简单,每章只有少数词汇的变化,近乎复沓重唱。但是,唯其如此,却创造了朴实,壮美的艺术境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有待填补的浑沌空间,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内蕴。上述朴实境界的创造,还与下述两点相关。一是重叠词的运用。只要考察一下历史,再考察一下现实生活,就会发现,重叠词的运用更多地与人类的童年和儿童相联系。如“妈妈”、“爸爸”、“手手”。因此,重叠词的运用很易唤起人类的童年记忆和稚朴美感。二是比兴手法的运用。全诗有二章都用“湛湛露斯”领起。这既是比,比喻酒,比喻“君子”,比喻祖宗的恩德;更是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用“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起兴引出“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这起句和所兴起之句,结构相同,音节相同,都是重叠形容词+名词+双重否定。这是以修辞手法为章法,为民歌所常用,也简单了点,但也唯其如此,方显得古朴。这该是对国风借鉴的结果。不过还应指出这种起兴手法的运用,虽然朴实,却也很和谐。因为前后两句音节相同,因此,这就如同后世音乐中的过门,先创造一种节奏和韵律,然后再引出正题,给人以和谐之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看到,以酒助兴是中华民族很早就有的文化现象。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那时的人,用露水,太阳,丰草,杞棘,桐树入诗,说明远古人与自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