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
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林稹,生卒年不详,字丹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神宗熙宁九年(1076)举进士。《全宋诗》录其诗一首,即此诗。《冷泉亭》一作《冷泉》,“冷泉”在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下,流入西湖。泉上有亭,“冷泉”两字为白居易书,“亭”字为苏轼书。
前两句写在山的冷泉。首句写一道清冷的山泉能够渗入到诗人的心脾。“一泓”是数量词,这里用数量词代称一泓山泉。“清”,在这里指清冷,因为泉名“冷”。“沁”,渗入,如沁人心脾。“诗脾”,诗人的心脾。次句写冷泉是冷是暖只有自己才有切身的感受。“年来”,指一年以来。“只自知”,用佛家语,如唐释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称:“如饮水者,冷暖自知。”
后两句写出山的冷泉。第三句写冷泉出山后流入西湖,负载着歌儿舞女在游船画舫中供人寻欢作乐。“流出西湖”指流出山中,进入西湖。“载歌舞”实际上是载着游船画舫,游船画舫中有人在唱歌跳舞,供人寻欢作乐。写诗时突出了最能反映佚乐生活的“歌舞”两字。末句写如果冷泉水从西湖流归山中的话,那么它与原先在山中的冷泉已经有了本质的差别。
杜甫《佳人》诗中有两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将这两句诗进行了个别化的处理,写成了这么一首诗,表现自己不愿与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的品格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