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论语精读 >

闻斯行诸?

发布时间:2022-06-04 17:37:14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路(1)问:“闻斯行诸(2)?”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3)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4),故进之;由也兼人(5),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

【注释】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2)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诸,“之乎”的合音。

(3)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4)退:畏缩不前。

(5)兼人:好勇过人。兼,倍也。

【语译】

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研析】

本章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病了。

【延伸思考】

1、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知识面过窄、把学看的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你喜欢能这样做的老师吗?你觉得上课中,老师容易达到这样的目标吗?

2、你觉得你在学上须改进的地方有那些?曾经想过求助于老师吗?

【阅读资料】

在《论语·述而第七》中也有因材施教的例子,值得参考。

孔子曾对颜渊说:“受到任用便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被任用便隐忍自守;能做到这样的,恐怕只有我和你吧!”当时以直率勇武见称的子路听到孔子的话,就忍不住问孔子说:“如果老师要率领三军出征,你会带谁一起去呢?”由于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为勇武善战的一个,他希望博得老师的赞赏。

岂料孔子非但没有称赞他,反而对他说:“只懂得逞匹夫之勇,以空手和老虎搏斗,徒步渡河至死而不知悔悟的人,我是不会跟他事的!必须是能遇事戒慎谨惧,并事先制订好策略,谋定而后动的人我才愿意。”

孔子毫不留情面地批评子路,乃是因为孔子了解这位本正直善良、见义勇为的弟子。由于他过于躁进,有勇无谋,但却率直肯听建议并改过,于是孔子选择不正面赞赏他,反而借机指出他的弱点,挫折他的锐气,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示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于丹·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儿童版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东周列国志·浮生六记·易中天品三国·论语精读·岳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