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1)。」(《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1)类:区分族类,例如贵贱贫富等。
【语译】
孔子说:「我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等的分别。」
【研析】
孔子「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适应「士」阶层兴起、文化学术下移的历史潮流。他认为人的品行可以透过教育学十习十而改变,凡是愿意来学的,不问家世身分,不分贵贱贤愚,也不分族类,不分老少,一律施教。孔子十五岁立志向学,三十岁开始在杏坛收徒讲学,一生曾教导过三千多人,不但教平民,女孩子、厮仆也都教过,也有出身穷困的弟子,如子路、仲弓、原宪等,也有贵族弟子,如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孔子将礼乐教化向所有人敞开,配合「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学有专十精十的有孔门四科十哲、七十二贤人,开中国古代私学、平民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但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已。
孔子虽然没能广泛实现小康、大同的政十治理想,但也实现了「有教无类」的原则,没有分别心,只要对方愿意,就无私无我利他。这样的心十性十修养,体现的是宽容大度、真心为别人好、默默牺牲奉献、无怨无悔,这让人想起天地无私,默默无言,生养万物,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我们对天地、对君子那崇高的十精十神,「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德行,能不敬重吗?
【延伸思考】
1、「有教无类」虽然表现在教育领域,但这种心十性十修养,如果表现在其它方面,也能缔造不同凡响的辉煌。不平凡的心十性十修养,表现出来的言论、功绩或德行,都能成为人们参照的典范,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还是最看重道德修养,那是能成就好事、利益他人的根本。所以你认为孔子为何能做到「有教无类」,而且成为后人的典范呢?他最主要是要教导人们什么?
2、无分别心,一视同仁,依照适当的方式善待所有人,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但是一般人无法体会这种状态,还容易误解,甚至以为是不伦不类了。例如:人和动物是不同种类,无分别心,是合乎道德、宇宙原理的,而十爱十自己的宠物和人一样对待,是违反道德、宇宙原理的,那不是无分别心的表现。又例如:夫妇有别是人伦,我们能用一样的方式对待男人和女人吗?这算是无分别心吗?所以你认为无分别心、「有教无类」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阅读资料】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周易》记述天地、十陰十陽十、宇宙、社会和人生规律,被儒家奉为「经之首」。
在儒家看来,天地的十精十神主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君子应该学十习十和具备的十精十神、德行,君子之所以能像天地无私,造福人民,成就好事,就是因为君子能「天人合一」,道德修养能效法天地,甚至与天地齐高,与天地合一的水平,这样的道德水平,心十性十修养的境界,怎么会对人分别对待呢?就因为无私、无分别心,所以君子能宽容大度,能成其大。
干卦的「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即健,它是天德,其十性十质是十陽十、刚、动;干卦表明了天创造万物的必然十性十,是决定世上一切的命运。可见,这里「自强不息」的含义就是对生命的体会,表示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不屈的十精十神。
坤卦的「象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它是地德,其十性十质是十陰十、柔、静。坤卦表明了大地是资生万物的载体,以无限宽广的十胸十怀和无比肥沃的土壤养育了世间的一切,表示人要有宽容、博大的十胸十怀。
《周易》的「三才」观,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中,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生人,地养人。相对于天地而言,人在形体上何其渺小。但是,人可以取法天地的十精十神。
我曾经从「我」出发,站在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中,来研究《周易》。我对「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理解,那时很肤浅,很肤浅,所以做事情,只想着尽量不求人,要「自强」,所以,我给人的印象是清高、个十性十强、争强好胜。我也知道对人要宽容,心十胸十要开阔,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但是,如果对方对自己评价不公,有时也就忍不住,会指责对方。
《周易》告诉了我们人类,天生人,地养人,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相对于天地而言,人的形体何其渺小,人的生命何其脆弱,人的寿命何其短暂。我们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天地生养了万物,也是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人类要信神,要敬天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十泉相报。」这是最基本的。就算人类不懂得「天人合一」,效法天地的道德,修养自己,人类也要尊重自然,十爱十护自然,自然和谐的生活在地球之中,这样人类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