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李陵《李陵答苏武书》译文与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5 10:42:46

李陵答苏武书

西汉·李陵

【题解】

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名将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被认为是五言诗创始者之一。李陵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作战,矢尽道穷,以致兵败投降。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同时,写自己对故土依依难舍的苦恋之情,也有自己坎坷经历的伤痛。

【原文】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39],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注释】

[38]策名:做官。古人出仕,主管把他名字记在策(竹简)上,所以出仕又叫策名。清时:太平时代。

【译文】

子卿足下:

您勤勤恳恳地宣扬美德,在清明太平的时代出仕做官,美好的声誉远扬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从前的人也引以为悲伤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令人留恋呢?以前承蒙您不嫌弃我,从远方给我写信,殷勤地安慰、教诲我,超过了骨肉之情。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动?

【原文】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40],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41],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42],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注释】

[39]韦:皮革。韝(gōu):套袖。毳:鸟兽细毛。幕:毡帐。

[40]玄冰:冰厚则色黑。形容冰结得厚实,极言天气寒冷。

[41]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外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译文】

我从投降以来,一直穷困潦倒,独自一人坐着愁闷苦恼。整天看不见别的,只看到些异族之人。我戴着皮制袖套,住着毛毡帐篷,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着羶肉,喝着奶酪浆,用它们来充饥解渴。眼看四周,谁能和我共同欢乐?胡地冰厚色黑,边塞上的土被冻裂,只能听到悲哀萧条的风声。深秋九月,塞外的草木凋零了,夜晚睡不着觉,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边地各种声音四处响起。清晨坐起来听着这些声音,禁不住流下泪水。唉,子卿,我难道有与众不同之心吗,怎么能够不悲伤呢?

【原文】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43];妻子无辜,并为鲸鲵[44];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45],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注释】

[42]临年:达到一定的年龄。此处指已至暮年。

[43]鲸鲵(qíng ní):鲸鱼雄曰鲸,雌曰鲵。原指凶恶之人,此处借指被牵连诛戮的人。

[44]攘臂:捋起袖口,露出手臂,是准备劳作或搏斗的动作。

【译文】

同您分别以后,我就更加觉得无聊,想到我的母亲,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没有罪过,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汉朝的恩德,被世人所悲伤。您回到汉朝后享受荣誉,我留在匈奴蒙受耻辱,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呢?我出生在讲究礼义的地方,却进入了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背弃了君王、父母的恩德,长期生活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使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这也是我感到悲痛的事。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不能得到汉朝君主的圣明理解,辜负了我诚挚的心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仿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我不难剖出心来表明自己的纯洁,自刎来表明我的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所以常常因忍辱而挽臂愤慨,苟且地活在世上。周围的人,见我这样,就用不能入耳的欢乐曲调来劝慰、勉励我。可是,异国的音乐,只能令人悲伤,增加忧愁罢了。

【原文】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46],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注释】

[45]搴(qiān):拔取。

【译文】

唉,子卿!人们的彼此了解,以互相知心为贵。先前写的一封信由于是匆忙写成,没有能够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所以再简略地谈谈。当初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去征伐绝远之地的匈奴,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独自与匈奴交战,携带着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远出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土;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惫困乏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然而还斩杀敌人的将领,夺取他们的军旗,追赶败退逃遁的敌人。就像消除痕迹,扫除尘土一样,斩杀敌人的勇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但希望能够担当重任,内心暗自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超越的了。

【原文】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47]。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注释】

[46]饮血:犹言饮泣。形容极度悲愤。

【译文】

匈奴兵败后,全国发动,再练精兵,强敌超过十万。单于亲临阵前,指挥对我军的合围。敌我双方的形势已不能相比,步兵与骑兵的形势又非常悬殊。疲惫的士兵再次战斗,一人要敌千人,但还扶着兵车,忍受着创伤之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剩下的不到百人,而且都伤痕累累,几乎拿不起兵器,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声号召,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使匈奴的马转身逃跑。到了兵尽箭绝,手无寸铁,人们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个时候,天地好像为我震怒,战士为我饮血吞泪。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要领兵撤退,不料叛逃的邪臣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所以我的失败是不能避免的了。

【原文】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48]。

【注释】

[47]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伤。椎,用椎打击。泣血,悲痛无声的哭。

【译文】

过去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最后只不过免于被俘虏。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然而执政的人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的确是罪过;但您看我是苟且偷生之士而吝惜一死的人吗?又哪里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是想要向皇上报恩罢了。我实在是觉得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为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终于,范蠡复了越王勾践之仇,曹沫报了鲁国的耻辱。我小小的心思,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怎么能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谋没有成就,而骨肉已经遭到诛杀,这是我仰天刺心而哭出血来的原因呀。

【原文】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49],晁错受戮,周魏见辜[50]。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51],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注释】

[48]菹醢(zū hǎi):剁成肉酱,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

[49]见:受。辜:罪。

[50]冠:在……之中居第一位,作动词用。

【译文】

您又说道:“汉朝给有功之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这样说?过去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他辅佐国君建立功勋的人,如贾谊、周亚夫等人,有应运出世的才能,怀有将相的器量,却遭受小人的诽谤,遭到迫害、屈辱,最终使他们怀才受谤,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功劳才略笼盖天地,义节勇武冠绝三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是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的原因啊。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

【原文】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52]。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53]。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54],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注释】

[51]万乘:一万辆车。古代以万乘称君主。文中指武力强盛的大国。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指匈奴。

[52]去帷:改嫁。去,离开。

[53]蛮貊:泛指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貊,古代对居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

【译文】

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匈奴,到拥有万辆兵车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按剑自刎,不顾性命;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海的荒野。壮年的时候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罕闻,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受到千辆兵车的赏赐。可是,听说您回国后,受到的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也不过典属国之职,也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和贪佞之徒,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而且汉朝对于我未能以死殉国就严加诛戮,对于您的坚守节操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这样做还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这正是我每当想到这些事而不悔恨的原因啊。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但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

【原文】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55],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注释】

[54]稽颡:叩首,以额触地。颡,额。

【译文】

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我诚然能甘心地死去,然而皇上还能对我有念念不忘之情吗?男子大丈夫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屈身叩头,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要再对我抱希望了。

【原文】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译文】

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走的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离死别都不得相见了。请代我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以此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期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叩头致礼。

【评析】

这是远在匈奴的李陵给归国的苏武的一封书信,信中追述了李陵转战千里,败降匈奴的经过。从李陵家世和他平素表现来看,很可能是想等待机会,立功赎罪。

文中借祖父李广功勋卓着,只因失去权贵欢心而被迫自杀于异域的例子,来反驳所谓的“不薄”的指责,以此揭露汉王朝对“妨功害能之臣”与“亲戚贪佞之类”的百般犹容,而对某些有功之人的刻薄寡恩。接着以环境衬托自己的凄凉,好友生离死别的悲痛,都真切委婉,动人心弦。

值得注意的是,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的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利益,汉武帝偏听偏信,诛杀李陵全家失当。以此说明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还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墨子《非乐·下》原文注解与鉴赏 荀子《礼论篇》原文,翻译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译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廉政用典名句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立德用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 《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三国志》原文鉴 《汉魏六朝散文·萧统·陶渊明集序》原文鉴赏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