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虚实·《孙子兵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4 16:18:36

虚实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注释〕

处:到达。待:等待。佚:通“逸”,安逸。趋战:急速。致人:使……人来。即调动人。自至:自己来到。利:引诱。出:出击。取:夺取、占取。守:防守、防御。微:精深、奥妙。司命:命运的主宰。垒:土垒成的墙。沟:环绕垒的壕沟。画地:以指划地,即不筑城垒挖壕沟、不设防。乖其所之:即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乖,违背。形人:使敌人现形。形:现形。无形:不现形,即不被发现。专:集中兵力。分:分散兵力。约:原意为简略,此为少。所备者多:设防之处多。备人:防备他人。度:推测、估计。越:越国。奚:何。胜可为:胜利可以创造的。无斗:无法战斗。策:策划、谋算,即所谓的“庙算”。作之:做它,指策划。形之:指通过布置兵力所造成的阵形。角:角逐、较量。形兵:兵阵布置。深间:隐蔽得很深的间谍。不能谋:无法谋算。因形:依靠兵阵布置。形:指态势。制胜:致胜。复:重复。应形于无穷:指顺应各种态势而不断变换兵阵战术。五行:水、火、木、金、土。无常胜:指五行相生相克,互为胜负。无常位:指四季所当辰位并非一成不变。月有死生:指月有盈亏。

(燕永成)

〔鉴赏〕

虚是空虚,实指实在,是人所共知的。不过,战争行为里,虚和实又有特别的含义,凡说到虚,是说兵力的空虚而薄弱;实,则是兵力的集中而强大。怎样辨别对方的虚还是实,又怎样做到以实击虚,还是要费一番周章的。《虚实》篇正是为回答这个问题。

曹操在解释这一篇的题旨时说:“能虚彼实己也”,意思是说,能够做到虚彼、实己,就会有取胜的把握,亦就是孙子所说的胜利是可以用智慧和转换力量的配置而取得的。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本篇里有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孙子说,水适应不同的地形而流动,但总是避高而趋下;用兵应针对不同敌情,用不同方法而取胜,但又总是避实而击虚。由此看来,正像水往下流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那样,战争中用以实击虚的方法取胜,也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所不同的是,水是依自己的本性,自然地决定流向,无须人来参与,而战争中的以实击虚却不是自然出现,要通过人的努力来达到虚与实的变换。从这点看,人的努力成了关键。

究竟人应怎样去努力,《虚实》篇提出了知与形两个方面。

先说知。

所谓知,是指探知对方的实情。如果知道作战地点,又知道作战日期,便可以到千里以外去会战;如果既不知战地,又不知战日,哪怕只有几里地的路程也不要去打。原因在于,前一种情况是对方情况能了然于胸,能互相救援,后一种情况像瞎子摸象,会孤立无援。

如何去知,本篇中提供了四项办法。一是策,就是经过筹算和比较,去洞悉对方计划的得失;二是作,是想办法引诱对方先动作,以暴露他的兵力配置和活动规律;三是形,就是我方故意做假动作,观察对方的反应,来判断与对方作战的地形是否有利;四是角,也就是用试探性的进攻,看看对方兵力的强点和弱点究竟在何处?这四项办法,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判断对方兵力的虚还是实这一目的。

知与不知是相对的,对于敌方情况,应尽可能多地知;反过来,自己的情况,则尽可能封锁起来,不许对方去知或者少知,也就是使他产生错乱和迷惑,不知其所守,又不知其所攻,处于被动挨打的可悲境地。

除了上面说的知以外,还有一个办法是形。

什么是形,形指军形,也就是指兵力配置。这里说的形是指善于使用力量变换的办法,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虚实》篇里举例说,如果我想攻打对方,兵力应配置在对方的军队“必趋”之地,使他不得不应战;如果我不想和对方打,就应该把进军方向选在“无人之地”,这样,即使走一千里路也不会疲劳。他又举例说,如果我方兵力能集中在一处,敌军兵力分散在十处,我军得以十倍兵力对付一处敌军,形成我众而敌寡,结果是以众击寡;反过来,如果我不想让对方来攻,可以画地而守,摆出一副坚决防守的架势,敌人弄不清我究竟在哪里是真有准备,哪里是表面上有准备,结果会迟疑坐困,失去进攻的机会。

总的来看,《虚实》篇里说的“胜可为”,即胜利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去创造,是靠了“知”和“形”这两个关节来实现的。由于善用“知”和“形”,就可以达到调动对方、支配对方(致人)而不被对方所调动(致于人)这个目的,换成现在的话,就是牢牢地掌握住战争中的主动权。

《虚实》篇里关于战争中虚实变换、避实击虚的道理,以及他说的“以利诱敌”、“以难阻敌”、“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的各项措施,为历代兵家所认可。吴子说:“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是要人们把兵力集中到敌人的虚弱部位和危难之点。曹操说“形藏则敌疑”(见《十一家注孙子》),凡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者就能产生迷惑对方的积极效果。还说,以其至实,击其至虚,是用兵的规律。李荃说:“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同上)这些论述都是强调:一个善战者必须懂得以实击虚和虚实变换的道理。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孙子兵法》读后感400字 读《孙子兵法》后感3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800字 孙子兵法作文500字 用乐高玩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300字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读后感 神奇无比的孙子兵法作文1000字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