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灵枢·本藏·《黄帝内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1 10:09:10

灵枢·本藏 《黄帝内经》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注释〕奉:养也。周:周全、维护之意。营:营运。阴阳:指三阴三阳经脉。温:温养。分肉:肌肉有分理,故又称分肉。肥:肥沃,引申为滋润。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司:掌管。开合:指腠理汗孔的开合功能。志意:指人体的自控调节功能,属于神气。御:统管、驾驭。魂魄:精神意识的一部分,中医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营:营运。复:往复。阴阳:指内外。解利:通利。专直:专心致志。化谷:消化谷物。常平:即正常人。

(王庆其)

〔鉴赏〕本篇节选自《灵枢》。经文阐述了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此四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们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经脉是血气运行之道,通过经脉将血气敷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濡润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卫气行于阳,具有温煦肌肉、充善皮肤、滋润腠理、主司开合的作用,所以卫气可以抵御外邪的侵入。志意在此概括了神气的作用。神气不仅可调节、控制精神魂魄的活动,还能调节机体对外界寒热变化的适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蕴含了《内经》作者对健康的深刻理解。

原文中“人之常平”,即指健康无病之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本篇提出了一个“和”字,即“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其中“血和”、“卫气和”,可概括为血气运行和畅;“志意和”,可以理解为精神活动正常;“寒温和”,意指人能适应外界寒温环境。从中可以领悟《内经》关于健康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人体机能活动正常,以血气运行和畅为标志,具体表现在“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即“志意和”,具体表现在“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三是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即“寒温和”,具体表现在“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体得安”。此三条内容,联系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提出的关于健康的定义,即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其与《内经》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一个“和”字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内经》的作者告诉我们:健康的本质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身的和谐,气与血的和谐。和则健,不和则病。养生就是维护它们的和谐。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4.3 《黄帝内经》:从内在找原因 黄帝内经译文--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黄帝内经翻译--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黄黄帝内经白话版--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黄帝内经白话版--气府论篇59 黄帝内经白话版-- 骨空论篇第六十 黄帝内经白话版--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黄帝内经白话版--六元正经大论篇第七十一 黄帝内经白话版--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