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古文名篇鉴赏 >

《古文观止·春王正月》译文与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0 10:24:03

春王正月

《公羊传·隐公元年》

【题解】

《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着作,相传为子夏的学生公羊高所作,它与《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采用经传合并的方式,逐句论述《春秋》经文的大义,维护宗族、等级等观念和制度。本篇是《公羊传》的第一篇,解释了《春秋》经文“元年春正月”的含义。

【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54]?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

【注释】

[54]公:指鲁隐公,《春秋》未书隐公即位。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呢?元年就是国君即位当年。“春”又是什么意思呢?春是一年开始的季节。“王”指的是何人呢?王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这是为了说明是周王朝的正月。为什么说是周王朝的正月?这是为了说明周天子的一统天下。为什么隐公不说即位?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意愿。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意愿?因为隐公计划将国家治理好之后,再把王位还给桓公。为什么要还给桓公?因为桓公虽然年幼,却地位尊贵,隐公虽然年长,却地位卑微;只是他们之间尊卑的差别很小,国都里的人都不知道。

【原文】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55]。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56]。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注释】

[55]扳:同“攀”,引,这里是拥戴的意思。

[56]相:辅助、辅佐。

【译文】

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众大夫拥戴隐公而立他为国君。隐公在这时要是推辞即位,就不知道恒公是否一定能立为上国君了。如果桓公立为国君,又恐怕众大夫不能辅佐年幼的君主。所以,总而言之,隐公的即位,正是为了桓公将来的即位。隐公年长且贤良,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呢?因为立嫡子,凭年长不凭德行;立庶子,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地位尊贵呢?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为什么儿子就尊贵呢?因为儿子凭借母亲而尊贵,母亲凭借儿子而尊贵。

【评析】

本文是一篇史论。《公羊传》注重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它的体例是先经后文,然后自问自答,以此逐句解说《春秋》经义。此外,“借史立论”也是《春秋》的一大特色。即以本文为例,文中讲述了鲁惠公去世以后,鲁国上下关于立何人为君而出现的争论。作者就此展开议论,解释隐公不愿意即位的原因,从而引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儒家观点。

文中的“元年春王正月”,一是宣扬了“大一统”思想,尊周天子为天下宗主,天下统一,各地都必须奉行周王的正朔,各地都实行周天子的政令;二是成全鲁隐公欲让国于桓公之意,是表彰隐公之贤,表达了作者的宗法继承制度的思想。

在表现手法上,本篇采用自设问答的形式,这种形式造成步步推进、不断深入的气势。文中的议论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读《古文观止》有感5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10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10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3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苏轼《古文观止·潮州韩文公庙碑》译文与赏析

推荐热门文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敬民用典名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节选)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原文,赏析 范成大《重九泛石湖记》原文,赏析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任贤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下用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