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道德经注释 >

第六十二章 为天下贵

发布时间:2017-01-22 11:02:2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为天下贵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大道者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杳冥恍惚,视不见,听不闻,搏不得,而实万物倚以为命者也。子思子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无道无物,无物无道。大周沙界,细入微尘,不可以迹象求,不可以言语尽,诚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统至实,浩渺无垠,渊深莫测。万物之奥,莫奥于此。善者知此道为人身所最重,故珍而藏之,炼而宝之,不肯一息偶离;不善者亦知有道,则身可存而福可至,无道则命难延而祸亦多。保身良策,莫道若也。况本中庸之道以发为言,则为美言,犹美货之市于市朝,人人知而慕之,且欲抚而有之。本寻常之道以见诸行则为尊行,犹主公大人之身价,人人皆敬而礼之,且各尊而上之。若非可言表,市之反以遭辱;若非行可为坊,加之又以致谤。《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足见善恶虽殊,而其好德之心一而已。见有善者,吾当敬之。即有不善者,亦乌可恶之?不过气质之偶偏,物欲之未化,而有戾于道耳。而其源终未有或异也。人能化之导之,即极恶之人,亦可转而之善。甚矣,天地无弃物,圣人无弃人也。如有弃人,是自弃也,岂有道者所忍出哉?天生民而立之君,即作之师,将以君临天下而置三公,无非统驭君黎,化导万姓。正一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天下。务使万邦协和,而四方风动,天子长保其尊,三公长享其贵而后已。假使不能奉若天道,以与斯民维新,又安有永保天命,以享无疆之福乎?虽有拱壁之贵,罗列于前,驷马之良,驰驱于后,亦不能一息安也。又何如日就月将,时时在道,朝乾夕惕,念念不忘,而坐进此道哉。《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为宝,惟善为宝。”《尚书》曰:“所宝惟贤则迩人安。”是道也,自古帝王公卿所贵重者也。古之所以重此道者何?以道为人人固有之道,求则得之,其势至为捷便。人能奉持此道,则为人间一大丈夫;若违悖此道,则为天地一大罪人。岂但有过而不免入于邪途也耶?子思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人其勉之!

此言道为人生一件大事,无论天子三公,都宜珍重。虽有拱壁驷马,不如坐进此道之为愈,勿谓衰迈年华,铅汞缺少,自家推诿可也。要知金丹玉丹,虽借后天气神而成仙证圣,此却一毫不著。古云“太和所谓道”,又曰“虚无即道。”可见学道人不悟虚无之理,太和之道,纵使炼伏气,修入非非,亦与凡夫无别。所以吾道炼丹,必须以元神为主,元气为助神之用,以真呼吸为炼丹之资。若无元神,则无丹本;若无元气,则无丹助。是犹胎有婴儿,不得父母血之媾,亦是虚而无著。既得元神元气,不得真正胎息,则神气不能结一处,合并为一,以返于太素之初。吾更传一语:夫人修炼,既得元神元气,又有真息运用,使之攒五簇四,合三归一,然非真意为之主帅,必然纷纷驰逐,断无有自家会合而成丹也。虽然,真意又何自始哉?必从虚极静笃、无知无觉时,忽焉气机偶触而动,始有知觉之,此即真意之意,非等凡心凡意也。故古云仙非它,只此一无真修之而成者。然不得水中之金,中之气,以为资助,则元亦虚悬无着,不免流于顽空。既知金生,不得真息调摄,又安能采取烹炼而成丹?然则真息为炼丹之要具,而真意尤为真息之主宰。学道人未得神气合一,安能静定?苟得神气归命,必要酝酿深厚,而后金丹使得成就。切不可起大明觉心,直使金木间隔,坎离不。吾借此以明道奥,后之学者,有得于中,尚其宝之慎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于丹·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儿童版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东周列国志·浮生六记·易中天品三国·论语精读·岳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