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0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4-19 11:51:48

【第11篇】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这是一个讲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

这是一股给予我无限思想的力量……

《Les Choristes》

Vois sur ton chemin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

Gamins oubliés égarés 孩子们迷了路

Donne leur la main 向他们伸出手

Pour les mener 拉他们一把

Vers d'autres lendemains 步向往后的日子

Sens au coeur de la nuit 黑暗中的方向

L'onde d'espoir 希望之光

Ardeur de la vie 生命中的热忱

Sentier de gloire 荣耀之巷

Bonheurs enfantins 童年的欢乐

Trop vite oubliés effacés 转瞬消逝被遗忘

Une lumière dorée brille sans fin 一道绚烂金光

Tout au bout du chemin 在小道尽头闪亮

Sens au coeur de la nuit 黑暗中的方向

L'onde d'espoir 希望之光

Ardeur de la vie 生命中的热忱

sentier de la gloire 荣耀之巷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法国,一群本性善良却又调皮的孩子,一位温和而爱护孩子的教师,构成了整个故事框架。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故事。影片的开头,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让我们感到恐怖,而所谓的“行动——反应”规则也让我们感到寒心。在那种的环境下,在校长的虐待与严酷的管制下,孩子们失去了原有的善良天真,冷酷的对抗着严酷的体罚和制裁。而在此时,马修老师出现了,他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他用他的善良和真诚融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还记得在片头,当马修得知是乐格克设计伤害了马桑大叔的时候,他没有用所谓的“行动——反应” 规则惩罚他,也没有关他禁闭,而是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让他通过照顾马桑大叔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些孩子都是可怜的,他们有的是孤儿,像佩皮诺,失去了父母,然而每周六都还在盼望着爸爸能来接他。他年纪小,孤苦无依,还要受像蒙丹那样的大孩子的欺负。还有的是单亲家庭,像莫杭治,单亲生活让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们都是些问题学生,而他们这些问题却又都是社会,家庭给他们造成的。他们被送到这样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学校,他们受到严格的管理以及校长的虐待和处罚。他们的不幸遭遇造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他们受的不公平待遇让他们去设计伤害别人。而马修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出现了改变。 

作为一个老师,马修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真诚打动每一个孩子,他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去温暖孩子们孤寂的心灵。在这个被称作“池塘之底”的学校,我们看到了残酷的规则—— “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犯了错误,全校师生立即集合,如果在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孩子都要被关禁闭,而且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找出肇事者为止……而孩子们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接受探访。而马修用他独特的方式给予孩子们关心和爱护。在孩子们编歌词取笑他时,他没有惩罚学生,而是纠正孩子的音准;在孩子们随意抛马修的皮包而被校长发现是马修用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免受惩罚;在莫杭治在黑板上画马修的肖像愚弄他时,马修没有用“行动——反应”原则惩罚他,而是用漫画式的手法画了莫杭治的肖像,一笑了之。他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对抗着“行动——反应”原则。当他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时,他组织了合唱团,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他让每个孩子都有用武之地,甚至是幼小的佩皮诺,他都让他当指挥助理;还有五音不全的郭邦,他突发奇想,让他当乐谱架……马修用音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用音乐开启了孩子们的心灵之门。他发现了音乐奇才莫杭治,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发掘莫杭治的才能,他给他开小灶,他让他唱独唱,他给他创造去音乐学校的机会,他的音乐改变了他的一生…… 

天籁之音--莫杭治

影片以莫杭治的成功结束,而导演也交代了马修的人生经历,他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直到去世……整部影片就是以马修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为主线,赞扬这种伟大的教师精神。影片的主题思想显而易见,但是影片的拍摄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影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采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整部影片以黑灰为主色调,渲染出“池塘之底”的恶劣环境和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也烘托出马修老师在这种黑暗环境中给孩子带来的希望,带来的春天。 

马修,一个失意的音乐创作家,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他从没丧失生活的信心,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感化每一个孩子;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用音乐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的春天……

有一个画面我非常难忘--马修老师被院长开除离开学校时,从孩子屋子里飘出的片片记载无限祝福和稚嫩字迹的纸飞机,马修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马修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师,但是他的教育却充满了美丽,孩子们爱他,他也为了孩子奋斗了一生。在池塘之底这样的学校,因为孩子,又燃起来他对音乐创作的欲望。他的大爱,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会到感恩的快乐和被原谅的快乐,发现人性的美。可怜的蒙丹,成为了简单惩罚的牺牲品;可怜的院长,因为自私,最终一事无成。

学会快乐,只有自己快乐,才能给予别人;学会冷静,你会拥有智慧,再难得事情都能成功;学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棒;学会感恩,尽显人格的力量。

【第12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顽皮捣蛋、不守规矩——简直可以说是被上帝遗弃的孩子。他们被聚集在为他们准备的“教养院”中。故事,就从这个叫做“池塘底教养院”的地方开始。

一位失意的音乐老师马修在这地方担任了代课教师的工作。然而,他所看到的却是一个男孩子们的地狱。孩子们被打骂和关禁闭等折磨着。马修想要改变这些孩子,他决心把男孩们组建成一个合唱团,这个主意同时得到了学校里另外两个老师的支持。孩子们在马修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成功地唱出了天籁。这是一个极其感人温馨的故事,有一个温情而又常见的主题:师生情。

简单的故事情节,用优美的音乐点缀,画面是以一种阴沉抑郁的格调,很像是我所见过的《死岛》一类的油画的风格,同时也没有漂亮的演员和炫目的打斗场景,却彻底地打动了我。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对于人物形象的设定。

首先我想说说主人公马修老师。主角的人物设定对于影片本身的好坏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而马修老师显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没有光鲜的外表和良好的背景,甚至在故事的开头是以失业许久后被教养院应聘为代课老师的身份出场的。但是,影片里不断地在挖掘他内心深处闪光的那一面。在来到教养院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是,他没有完全意志消沉,他用幽默和耐心慢慢地开导那些被人们认为是“坏孩子”的学生们。他将孩子们组成合唱团,试图用音乐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并设法让校长同意他的计划;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其他老师冰冷已久的心;他和同样善良的马桑斯大叔带着孩子们出去郊游……我猜想他之所以竭尽全力做了这些,或许是因为,当他凝视着这些孩子的眼睛时,他似乎发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有一处脆弱而柔软的地方。影片中最好的一个体现马修的地方,是他要孩子们写下自己的理想这个片段。这显然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因为当时孩子们无比安静而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理想:热气球驾驶员、牛仔、间谍、将军……对那些早已放弃了自己的孩子,那些在不断的打骂和鄙夷中迷失了自我的孩子,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正视自己的尊严,无疑如同久旱甘霖,体现了马修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有方。故事的结尾并不像故事本身那样美好,马修老师被解雇,离开了学生们。对于他的描述,也仅仅止于他带走的那个男孩的一句“他一生都奉献于音乐教育事业”。但是我个人认为,他今后的命运,其实对于屏幕外的我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是身处池塘之底的那些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源于音乐的温暖。他影响了这些孩子,在他们的灵魂当中保有了一部分纯净,这就足够了。

影片的线索人物是皮埃尔。他可谓是受马修老师影响最大的学生。他的改变在影片中是有着清晰的轨迹的。从一开始的不断偷窃以致被公立学校开除,以及严重的“恋母情结”到后来被音乐浸润了灵魂,懂得了感恩。我个人认为,他和马修老师是相互影响的。他自己受到了马修老师教育魅力的影响而改变了人生,同时马修老师也因他天使一般的嗓音而有了更多的灵感,得以使自己的音乐创作迎来新生。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时,他已经垂垂老矣,并且成为了有名的音乐家。当他面对儿时的照片和回忆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就如影片中合唱的歌词:也许,童年时代的诸多欢乐与痛苦,转瞬消逝即被遗忘。但是,这道道绚烂的音乐金光,必将在生命的道途上闪亮。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校长。校长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重要。一方面,他对事态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人不喜欢他,因为是他不断地虐待孩子们且对下属冷漠,是他误解了并殴打了一个孩子(那孩子天生就难以管教,属于不可救药的类型),那孩子为了报复而烧毁了学校。同时,也是他解雇了马修老师。但我认为校长的性格是多样性的。影片中孩子们踢足球时,他会耍个小赖加入孩子们一起玩。他偶尔也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研究怎样让纸飞机飞得更远。使他最终变成“反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爵位、权力等的追求,加上他并没有真正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最终也造成了他自己的悲剧。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一群狂放不羁但渴望理解的孩子,一位怀揣音乐梦想的代课老师,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次次贴近人心灵节奏的律动。如果真的有上帝,那么其实,“池塘底”的孩子们从未被上帝抛弃过,因为上帝给他们带来了马修老师,给他们带来了音乐。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烘干了泪痕,澎湃了灵魂,沉醉了自我。当这群孩子长大,当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在疲倦或受挫之时,也许会哼上两句年少时学习的歌曲,转而又振奋了精神。永不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这便是马修老师留给孩子们的最大的财富。

无论如何,人生总是美丽的。

【第13篇】

春天,多么美好的一个季节,没有了冬天的严寒,没有了夏天的炎热,也没有了秋天的繁忙,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我们是去享受这快乐的一刻还是去悲叹四季交替使得春天的短暂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喳喳叫着夏天”,随着美好的歌声我们来到了梧桐丛中的池塘畔底,本该是良好的现状与美景相配,事实却大相径庭,在这里有60个灵魂被严酷高压的体罚制度禁锢,越是压制越是叛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非人性化的棍棒管理,而是需要人文化的感化,他们需要关爱来抚慰受伤的心灵,此时有着慈父般感觉的克莱蒙马修老师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他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晦暗的池塘底带来了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天空,即使那份爱转瞬即逝,但为孩子们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那美妙的歌声始终无法挥去,那纯净的音乐告诉我,爱就在眼前。整个剧中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壮观的背景,和一个学校的结构一样,池塘畔底的辅育院也是由一个校长,一些老师,一群学生组成,只是校长过于残暴,孩子过于顽劣罢了。曾经也看过一些关于师生关系的影片,比如《一个也不能少》让我感动了好久,但当我看完这部剧时,才体会到它对我产生更远的影响。棍棒下面出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孝子,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较强的时期,尤其心里有着阴影的孩子会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爱来感化他们因受伤而渐变冷的心。假如没有马修老师的到来,是否会有一个伟大的指挥家存在?小贝比诺的执着等待是否也会是值得的?

看完整个影片,感觉到贝比诺等待爸爸到来的眼神,莫翰奇被老师原谅后那专注的表情,孟丹看着浓浓白烟后的诡秘一笑,以及马修老师离开时那一转身的苍凉可以称得上整个影片中的经典镜头,通过表情来凸显出他们的内心活动,有渴盼,有骄傲以及一种新的感觉,有报复成功后的得意,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一张黑白照片,一本日记带我们走进了影片的主题,从泛黄的日记扉页中我们读到了1949年春天发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点滴。失业的马修老师经别人介绍来到这所男子寄宿学校,在校门口碰到执着等待爸爸来接他回家的贝比诺,一个让人看一眼都觉得心酸的战争孤儿,或许他的等待是值得的,最后慈爱的马修老师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匆匆离开的何老师提醒马修老师,你的归宿不该是这里。带着不解与好奇开始了他戏剧化的教师生涯。刚进教室就被学生的恶作剧滑倒在讲台上,学生们习惯性的哄堂大笑,回忆一下小的时候,身边也有此类的事情发生,在校长的眼里,这是多么恶劣的行为,以他的原则就是“犯规—处罚”,然而,马修老师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确切的说是庇护了这些可怜的学生。当马修准备把那个真正伤了麦神父的葛贺克送往校长室时,听到校长室传来声嘶力竭的哭喊声,他意识到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不能就这样被无情的残杀了,他以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犯错误的孩子,派贺克去照顾麦神父,让他去感受人间有温情,感受生命的脆弱,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个方法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麦神父由于病情突然加重,医生要求必须去住院治疗,贺克的脸上一片茫然,问马修老师“他会死吗?”可见他并不是那么的无可救药,之所以逃避责任,一是实属恶作剧,根本不会想到会伤到麦神父,二是孩子们一见到校长就噤若寒蝉,更别提那阵阵的凄苦惨叫。马修老师的关爱,温暖了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给他们斑白的生命底片涂上亮丽的色彩。

这群早已放任自流的孩子,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或许他们有过梦想,可那都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在冷酷的铁门内能看到阳光就不不错了,那些孩子怎敢奢求父爱?母爱?马修老师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正视自己,他让孩子们在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梦想,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想正是从这里开始,受伤的心灵感受到了生命的光芒,也感觉到在生存的空间里他们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有着被重视的价值。每个人都很用心的写,除了贝比诺。我不知道一个从未见过父母的孩子一直期待父母来接他回家需要多少的执着与毅力,但看完整个剧我知道贝比诺的执着不无道理。马修老师蹲下身体,如父亲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观众感动,至少我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它给予我无限的智慧与力量。

马修老师的音乐教育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只因为校长的固执与古板。校长以马修老师擅离职守为由辞退了这个在他眼里比较自负的人,同时要求离开时不许见任何孩子,带着万份无奈与一份期待走过教学楼,一张张送别的纸片与那十多双小手给了马修老师要留给观众一张幸福的笑脸的理由。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我认为此片不仅可以作为教师教育学生的题材,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引70后的爸爸妈妈来教育90后的子女,我并不是说他们缺少爱 ,相反他们的生命里有着满满的爱,使得他们感觉到疲惫。和池塘畔底的孩子们相同的是他们都很叛逆,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需要自由与鼓励,孩子应该在适时的夸奖中才能健康成长,不要抹杀孩子爱捣乱的天性,也不要剥夺掉孩子爱幻想的权利,让他们知道该去做些什么,而 不是总告诉他们不该做什么。

池塘畔底的爱没有等到夏天的来临,马修老师也没有机会做到桃李满天下,但50年后有两个值得他自豪的“孩子”在怀念着当年的欢笑与泪水。片尾校长的撤职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孩子的明天即使没有了马修老师依旧会有灿烂的阳光,因为他已经将人间有爱这样的道理植入孩子们的心中。爱,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爱有着潮水般的力量,即使坚如磐石的南极冰也可能被撞碎,让我们坚信人间自有温情在,爱自己,也爱他人。

【第14篇】

人性之初本善。

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迷了路却无人指引的孩子。他们本不想堕落,也不想伤害身边的人。但是当他们做错了事情,却没有人来告诉他们,这是错的;偏离了方向,却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回头。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而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莫约翰,一个出身自单亲家庭的金发男孩。

莫约翰的母亲是一位美丽的女人,她因为儿子在原来学校的种种劣迹而失望透顶,将他送进了辅育院。她以为她的孩子一无是处,却从不知晓莫约翰有一副让上天垂怜的嗓子,由此可见,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她的孩子。所以莫约翰一时走上了偏路,这位母亲需要为她的不加引导负很大一份责任。

也许莫约翰在他的母亲 和老师眼中,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可是我以旁观者的角度却清晰地看见,他的那双湛蓝的眼眸未曾染上过恶意的色彩,始终澄澈。抽烟、喝酒、耍流氓这些动作在他做来竟是如此的不和谐,因为这并非是他的本性。他的真正内在,应该像是美丽的明珠被外界的黄风蒙上了一层灰尘,遮掩了本身的光华。但,当有人为其拭去这层埃土之时,曾经无视甚至唾弃他的人都将倾吐赞叹。

人最美的时刻,是专注投入的时候。而莫约翰在唱他所喜爱的音乐的时候,表情是从未有过的认真,仿佛是倾注了他的生命来歌唱心中的美好。那个时候,他的眼眸温柔而又深邃地凝望,比天上的辰星还要璀璨。他的声音如同夜风轻抚过寂远的寥野,饱含着蝶吻花露的深情,透彻出来自于天空最深处的空灵。每一个经过他喉咙的音符都变得圆润饱满,像是用世界上最优质的提琴拉奏出的乐音,每一声,都带着颤动人心的力量。

这个外貌出色的孩子,同时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嗓音,他该是上天的宠儿,他该是万人瞩目的明星。那么到底是谁促使成了这样僵持的局面?其实,没有谁是真正做错了的。

莫约翰的母亲忙于工作而导致无暇多加关注他,却是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莫约翰开始学坏的行为也应该是为了让母亲注意到他,多抽些时间来陪伴他,他爱他的母亲,所以希望得到等同的爱,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他其实早已拥有。一切起源于爱,又何来有错?

其实,没有哪个坏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坏孩子,他们皆是因为某些原因偏离了正轨。只需要,有人能够伸出手拉他们一把,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做才能得到他们真正所想要的——关心与爱,那么他们就会循着原来的路——即使原路上长满荆棘,也会努力走回去。

往往那些走到悬崖峭壁而不小心失了足的人,都是因为在他们黑暗的日子里没有一盏灯来为他们照亮心灵。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类“坏孩子”,别忘了告诉他们回家的路。

【第15篇】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问题少年们而设立的寄宿学校的名字。在这里,正处于美好的童年时期的孩子们眼中没有快乐与希翼,取而代之的却是麻木、呆滞、冷漠,甚至凶狠。在这里,所谓的“教育理念”——行动、反应,使原本轻松活泼的校园变得程序化,使每一个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担惊受怕的环境里。

然而,这真的是一所学校吗?失去了爱与信任,光明与温暖,欢笑与自由,公正与尊重的学校,真的能使所谓的“问题少年”变得礼貌友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度认为自己处于人生谷底的音乐教师马修,决心用音乐洗涤孩子们原本纯净的心灵。这些失去了童真的少年们从未有人教授过音乐,却懂得用歌声来表达内心,这使马修的内心燃起了希望。他成立了合唱队,为孩子们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使这所阴霾的学校终日被圣洁的歌声所萦绕……

渐渐地这些顽劣的孩子们在音乐的荡涤下,慢慢露出在他们内心中不为人知的柔软一面,这便是爱的力量啊!马修的爱与尊重给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并使他们生根、发芽。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在安静地书写着自己的梦想、愿望。而在此之前他们谁想过这些?在这里,马修让犯下错误的学生照顾受伤的老师,而不是关禁闭,这使他的心中充满忏悔。试想,如果马修将他交给校长,谁能保证关完禁闭后的他不对老师心生仇恨,故伎重演?

诚然,校长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他为了利益与荣誉不惜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为了逃避责任不惜将无辜的蒙东送进监狱,他不听取教师的善意建议,他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与梦想……

然而,这些种种真的是校长一个人的过错吗?我想,这只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缩影。有多少教师曾经践踏了孩子们的自尊,使他们走向自闭的道路;有多少家长曾对顽劣的孩子们摇头叹息,却不肯走入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又有多少的问题少年,只因得不到宽容与谅解,从而走向深渊…

我只愿“希望”如明星一般布满他们的天空,照亮他们在黑暗之中前行的步伐。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300字 观电影《理查大冒险》有感400字 观《战狼2》有感500字 《地球·神奇的一天》观后感600字 《小猪快跑》观后感400字 《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600字 观《战狼2》有感400字 观《摔跤吧!爸爸》有感300字 观《猪猪侠》有感作文300字

推荐热门作文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书感悟10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800字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观后感7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600字 《高山清渠》观后感600字 观影《狮子王》有感300字 《飞屋环游记》观后感300字 可爱的鸵鸟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