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说课稿 >

梅兰芳蓄须教案

作者:安慈  时间:2022-01-20 12:22:05

一、检查预习导入,初识梅兰芳

1.检查预习:对于梅兰芳,你有什么了解?

2.摘录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梅兰芳。

(1)同学们,在这本语文课本里面,关于梅兰芳,我找到了这些词语,一起读。(课件出示“旦角”,正音,释义,再读。再依次出示其他词语以及《纽约时报》对梅兰芳的评价,师相机补充。)

(2)接下来,我要考一考大家,有没有本领在上面选用几个词语介绍一下梅兰芳,说一小段话?自己先试试看。生反馈。师点评。

3.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梅兰芳蓄须》(师相机板书课题),“蓄须”简单地称就是——(留胡子),一起来读课题。

二、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背景

课文我们都预习过了,张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是不是掌握了。请把语文课本打开,这几个词语你们有没有研究过?

1.(课件出示词语“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生反馈,师相机补充:时间是1937——1945年,这段历史称作“抗日战争”)

2.(课件出示词语“侵略者”“沦陷”)课文里的“侵略者”指的是哪个国家?(日本)侵略者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被占领了,就叫做“沦陷”。

3.上海沦陷了,香港沦陷了,沦陷的地方人身是没有安全的,可是有一个地方暂时人身是安全的,这些地方就是,一起读——(租界)

(出示“租界”及图片信息)这就是上海的租界,其中梅兰芳藏身在法租界。1937年,梅兰芳迁居上海法租界,暂住沧州饭店,后迁至马思南路121号。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4.(课件出示词语“大东亚圣战”)还有一个词语,一起读——(大东亚圣战)。这个词语我想大家会有点陌生(出示地图)。大家注意这个圈,这是日本国所在地,这是咱们中国,日本的野心非常大,他们希望这一圈,太平洋到东亚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把这样的战争叫作,一起读——(大东亚圣战),“圣”我们可以组一个词是——(“神圣”),你们觉得这样的战争对我们来说师神圣的吗?(不是)而是——(耻辱的),所以这个词要加上双引号,再读这个词语——(“大东亚圣战”)。

三、借助时光轴,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写了许多事情,对于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要把这篇文章理清楚,张老师有一个好的方法要教给大家,就是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理出来,整理成成一条时光轴。(课件出示时光轴)时光轴的下方,张老师已经把时间和地点都整理出来了,时光轴的上方我想请同学们用几个词语将梅兰芳的当时的情况概括出来,明白了吗?请大家打开课文,拿出作业纸,3分钟时间完成这个任务。(生完成任务,师巡视)

2.好,放下手中的笔,我请同学们一一来汇报。(一生反馈,师相机板书:藏身租界 深居简出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假生大病  剃须演出)

3.张老师已经把这些词语罗列出来了,大家读时间,张老师将词语再呈现一遍。实际上同学们,37年和38年这两个内容实在同一个自然段。无论是1937年的藏身上海,还是1938年的暂居香港,都是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内容归并在一起。

4.看上面,现在我要考一考我的同学们,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梅兰芳为了......最后......,自己先试试。

(一生反馈,师点评,提示去掉关于时间的词语,说得更简洁一些。再请一生回答,师点评:说得很清楚了)

5.小结: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以后再学习写人的文章的时候,先想一想,这个人做了哪几件关键事件,把这些事件用简单地小标题归纳出来,然后连起来,就把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1.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写法。继续看,看张老师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变魔术,“躲避纠缠”在第几段写的——(第二段),“蓄须明志”在第几段写的——(第三段),“卖房度日”是在第几段写的——(),“装病拒演”哪几段——(第五、六、七段),“剃须登台”讲的是哪一段——(第八段)。

好,请同学们聚焦屏幕,课文的题目是,一起读——(梅兰芳蓄须),再读——(梅兰芳蓄须)。课文的题目是“梅兰芳蓄须”,按道理,作者应该把“蓄须明志”这件事作为重点展开来写,可是作者却把“装病拒演”展开来写了三段,为什么要这样呢?咱们一起去课文中去找答案。

2.聚焦第七自然段,边读边批注,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1)我们之前学习了批注,张老师在读第七自然段时,读到“军医”这个词,张老师作了这样的批注,(屏幕出示“军医”的批注:熟练 怀疑  非......不可),军医你也能像张老师这样边读边圈词语批注吗?大家试试看。

(生反馈,师点评,相机在课件上圈出“闯进”“摸了摸”“丢了性命”)

(2)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不能登台演出了”。

(3)最后说,“差点丢了性命”,为什么说“差点丢了性命”?(生反馈)

3.学习第五自然段,抓住“斩钉截铁”,引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1)梅兰芳为什么要拒绝登台演出呢?(生反馈:如果登台演出,就意味着梅兰芳支持日本人,因为这是“大东亚圣战”)梅兰芳会支持吗?绝对不会,所以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一起来读——(“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哪位同学斩钉截铁地来读这句话?(一生读)更加坚定地说,你来(再请一生读,师示范读,生再齐读)

(2)比较读,读出“斩钉截铁”:张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你觉得哪句话更加斩钉截铁?“普通的演出我都不会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不去。”哪一句话更加斩钉截铁?(生反馈)

这两句话都可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4.剖析写法:假如梅兰芳装病露出破绽了,你觉得会有什么结果?(生反馈:可能日本人就要逼着梅兰芳演戏。)你觉得梅兰芳是去还是不去?(不去)不去会怎样?(生反馈)非要他去,会怎么样?(生反馈)他有可能以死相拼,梅兰芳在装病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两种死的准备,一种是被感冒折磨死,一种是破绽露出了,他要以死相拼。一个人连生命也不要了,这不就更能表现出梅兰芳的精神吗?(相机板书:生命)所以5、6、7三段话都来写这个。

5.学习2——4自然段,抓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民族气节。

(1)那是不是其他都不重要了,其他2-4自然段可以砍掉?反正这三个自然段已经能足够显示出梅兰芳的气节以及爱国精神,其他几段把它丢掉好了,行不行?(不行)那请你到书上2——4自然段,去找出深深震撼你的词句,选一件事情,把相关词语划上波浪线。(生反馈)

(2)抓住两个“只要”,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师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梅兰芳当时是很体面的人,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可是被生活所迫,他失去了自己体面的生活,把房子都卖了,但是还是难以维持生计,最后卖了自己的字画,勉强度日,这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深深地震撼了你?

(一生回答)

(3)梅兰芳一开始就想把自己的胡子蓄起来的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演旦角的艺术家,把胡须留起来,表明什么?(告别舞台)事实上,梅兰芳把京剧艺术当作生命,他居然把钟爱的艺术放在一边,留起了胡子,这胡子没有声音,但是它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要跟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4)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梅兰芳宁可虚度生命,也不愿意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梅兰芳宁可放弃自己的艺术(相机板书:艺术),也不愿放弃爱国。后来有人说:“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吗?”梅兰芳这样回答,一起读——“我宁可卖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甚至后来他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她还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起读——“我宁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6.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世人对梅兰芳的评价。

梅兰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钟爱他的艺术,可是他却留起了胡子放弃了艺术;他本来拥有很体面的生活,为了爱国他卖房度日;每个人都珍爱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假装生病,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在梅兰芳的眼里,一切的一切都不如民族的大义(相机板书:民族气节),所以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评价了梅兰芳,一起来读。(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7.小结:亲爱的同学们,梅兰芳就是这样值得敬佩的人,让我们想起了几千年前孟子说的一番话,这是对梅兰芳最好的评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梅兰芳就是一个大丈夫,所以他赢得了世界各国人的尊敬。

五、总结学法,渗透写法,全面了解梅兰芳

1.总结学法。这篇文章以“梅兰芳蓄须”为题,用一连串的事情,写出了梅兰芳的民族气节。所以,以后我们在学习写人的文章时,先归纳这个人做了哪几件事,再把这几件事情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件事,为什么重点写这一件事,这样人物就在你心里立起来了。当然,梅兰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一面,有一个戏曲理论家齐如山,是这样评价他的:“他之为人不但谦和,且极讲信用而仁慈,又自爱而讲气节。”

2.渗透写法。如果写梅兰芳的讲信用,故事会怎样写呢?如果谢梅兰芳的仁慈,故事又会怎样写呢?同学们可以到电影《梅兰芳》里去寻找答案。

3.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小石潭记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 观沧海教案 《前赤壁赋》优秀教案 答谢中书书优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桃花源记 教案 化石吟 教案

推荐热门作文

《匆匆》说课稿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设计 《我想》课文原文+说课稿 《枣儿》主要内容 《枣儿》主要内容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囊萤夜读》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