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文人雅客吟诵的对象。他们吟诵它的美,它的皎洁,也向月亮寄语了对于亲人、朋友的思念,希望月亮能当信使,替他们传达思念与祝福。
唐代大诗人李白思乡时看着月,诉说思乡愁绪,一首传唱千年的《静夜思》便是见证。当他的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因为龙标当时还很凄凉,李白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在这时写的。
宋代大词人苏轼一人在外时无比思念家乡亲人时,也认为虽然不能见面,但能千里共婵娟足矣。他知道月的阴晴圆缺就如同人的悲欢离合,是不断交替变化的。一曲思乡之词《水调歌头·中秋》诉尽一切。
我也爱月,无论盈缺,月亮在我眼中都是无比美丽的。但却有很多人只爱满月,不爱缺月。其实,月亮无论盈缺,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景。满月有圆满之意,而缺月又何尝不代表人生的不如意。没有缺月,哪来满月。
我特别喜欢赏月,尤其是在中秋节赏月。不是因为那天月亮圆,而是就算那天不能阖家团圆,也能千里共婵娟。就算不能面对面的说话谈心,但能通过电话问候、谈心,也就足够了。
说起我的爱月情结,完全是一个小小的巧合。但谁能预料到一次无聊时仰望夜空的举动,竟成了我每天的赏月习惯。
那天因闲暇无事,我出来散步。无意中抬头看了一下夜空,竟使我的目光久久不能从那月亮上移开。因为是满月,所以晚上星星显得很亮,不是黑黢黢的。月光照出了影子,路旁的路灯也照出了影子,真是“抬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渐渐的,起雾了。再抬头望明月时,就如同隔了一层轻纱,而月亮就是一位披着轻纱的仙子。
后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我总会在晚饭后坐在院中赏月,这已成了一种习惯。
月,是一个纯洁的地方,一个美丽真实的神话,抑或是一个小小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