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世界名著 > 风翔万里 >

一 木兰从军 Ⅳ

发布时间:2023-03-15 12:40:28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Ⅳ 

徒步到涿郡需要四十多天。乘运河上的船去涿郡最方便,不过当时水路人满为患,船只航行不畅,也只好走陆路。木兰与同乡伙伴一行八十几人,沿大运河走村串巷,一直朝北走。途中遇上应征北上的士兵,时而分道。然而,不论从那里来的士兵,目的地都是涿郡,听说从蜀中来从军的人已经走了一百多天,因为说的是地方话,相互之间很难听得懂。应征者一路食宿相互照顾,不过大部队经过的村落,村子里的米、肉都被吃得一干二净。路上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麦粥越来越稀,这不得不使木兰感到前途险恶。 

一路上传出这样的话:“先别说出征以后会如何,人恐怕还不到涿郡就死了。” 

但是,不论怎样,也要活着到达涿郡,因为若没在骑兵册上注上名字,就被视为逃兵,家乡的亲人将会受到惩罚。虽然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走的人仍时有所见,他们大多数没逃很远,就结成团伙,成为山贼。他们肆意掠夺运输中的军用粮草,倘若被朝廷官军抓到,就会被处以酷刑。木兰在途多次看到路旁被处死的尸体。虽然很想替他们殓骨,但她已无暇多考虑别人的命运。木兰心里只想两件事:第一是要活着到达涿郡,第二是不让人知道自己是女子。为了这两件事,无论如何她都会尽力的。 

越向北走,水愈难弄到,时常连脸都不能洗,灰尘满面令人难以忍受。不过,可以藉此掩盖女性柔嫩的皮肤倒是件好事。 

在黄河南岸乘船到北岸要等好几天,木兰与贺廷玉最初相识就是在这。 

贺廷玉十九岁,也是替年老多病的父亲充军的,这在当时并不稀奇,征集全国的七分之一的男人,哪儿有那么多男子,所以相同的情况不少。一个家庭中抓出一人的还是幸运的,父子一齐出征,兄弟并肩上阵的人家也不少。从长安到洛阳,从四川到太原,应征的士兵分路向涿郡集结。当临近涿郡时,北上应征士兵中的逃脱者也越来越少了,从军的队列人数变得越来越强大。清晨,队列只有千人,到中午就增加到近万人,到了夜间,能聚成十几万人的队伍,他们在路旁安营扎寨,营火不绝。 

旅途的最后十几天,木兰与贺廷玉一直并肩而行,贺廷玉一路帮助身材矮小的木兰拿行李找吃的。木兰对贺廷玉也很信任,她知道他并没看出自己的身份,而是发自纯粹的友谊。 

※ ※ ※ 

炀帝在远征高丽时,隋朝名将几乎全都参加了,他们是: 

宇文述、来护儿、李景、薛世雄、杨义臣、鱼惧罗、麦铁杖、樊子盖、史样、卫玄、王辨、斛斯万善、鹿愿、范贵、冯孝慈、周法尚、王仁恭、吐万绪、赵才。虽说失去了创业的宿将——韩擒虎、贺若弼、达奚长等人,仍然称得上阵容强大。 

来护儿,出生在江南水乡,擅长水战,远征中被炀帝任命为水师都督(相当今日的舰队总司令),他率三百只战船以山东半岛出发,横穿黄海直捣高丽国都城——平壤。 

来护儿有三个已经成人的儿子,兄弟三人作为幕僚辅助父亲参战。最小的儿子叫来整,特别勇敢聪敏。各地造反的贼军都称“唯惧来六郎”,来六郎是“来家排行老六”的意思。 

炀帝尚未到达涿郡,右光禄大夫兼左翊卫将军元寿突然病故,享年六十三岁,这在当时并不算短寿,但这是远征开始前隋失去的第一员大将,在炀帝的豪情壮志上点上了一抹阴影。 

而后,炀帝说:“文升年纪大了,也要多保重。” 

文升是大将卫玄的字。他不论是当大臣还是任将军时,都功绩卓着、战功显赫。这员大将已经七十三岁,在当时早已是古稀的年纪。皇帝的关怀之言使老将军深受感动,也因此认为,炀帝其实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人,只是感情起伏很大,生起气来不加控制罢了。在朝廷这种事卫玄看到很多次,目前,老将军对皇帝还是十分尊重的。 

木兰到达涿郡之后,顺利地在骑兵部队注了册,领到盔甲、马匹、粮食。故乡同行而来的老乡,一到涿郡就分发到各个部队。不知何故,木兰和贺廷玉分到同一个部队,相处时间不长,两人却成为难得的知己。在领马的过程中,见到一位骑着马,说话使人轰耳欲聋的人。 

“听这嗓子,一定是鱼将军。”贺廷玉笑着对木兰说。 

鱼惧罗是隋朝一员猛将,他说话声音大出了名,不单声音大,声音还传得远,据说离他数百步之外都能听到他讲话的声音。 

涿郡一时之间,成了文武百官、天下名人集合之地。木兰和贺廷玉牵着领到的战马,穿过混杂的人群,走过尘土飞扬的街巷。有了马,今后不光要考虑自己的吃饭问题,连马的饲养也必须伤神了。 

一群骑马的人从他俩前经过,领头的人穿官服并没配带盔甲,这人比随从的士兵个头高大,威风凛凛,美髯垂胸。 

“这位官人是谁呀?”贺廷玉好奇地问身边的人。 

“什么,连他都不知道?这位是楚国公杨礼部。” 

杨礼部即礼部尚书杨玄感。他虽然姓杨,但和隋皇室并不属同家族,是少数的名门之主。 

“像你这小娃儿啊,杨礼部只消用左手的小指头,就能把你给按个稀巴烂。” 

说话的人看着木兰笑,木兰自己心中也这么想,所以没有反驳。 

“他便是被称为楚霸王项羽再世的人……”颇有感慨的贺廷玉喃喃自语地说道。 

杨玄感在当时武艺高强,无人能比,是名满天下的大将。平定内乱,多次讨伐外敌,他骑着战马,舞动长矛英勇前进,敌兵闻风丧胆,四处逃散。其父杨素,在炀帝排挤他哥哥自己当皇帝过程中是有功的人物,深受炀帝的信任,但他总觉得自己功高无比,十分傲慢,逐渐炀帝对他不满,杨素在大业二年(公元六○六年)死去。 

“人们说他死得正是时候,免得皇帝被激得灭他九族。” 

讲这番话的人是一个办理新兵登记的人,说完话匆匆离去,看上去是个下级文官。 

被认为武艺高超无人能比的杨玄感,这回远征并没彼任命为先锋,仅负责当后方补给的工作。反正朝廷高高在上,皇帝大臣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和木兰、贺廷玉没有多大关系。 

在当时,把主管国政中枢的大臣称作“五贵”,他们是左光禄大夫——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他们都驻扎在炀帝的大本营之中。在皇帝出征时,炀帝不单把军队派到了涿郡,整个朝廷也搬到了涿郡,其中有文官,也有带来的后官嫔妃。炀帝行军途中执行公务,荒淫的生活一天也不中断,在尘土飞扬的荒野上,士兵战马旁,装饰华丽的女眷马车,宦官们来来往往。朝廷办事机构都集中到涿郡来了,临时连起的房屋、办公的事务所、士兵宿营地在涿郡处处可见。 

在一年之全军整编完毕。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的征远大将军编成十二个军,分别称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各军的主力是步兵。骑兵总人数为四万八千人,平均分配到各军,每军四千名骑兵。然后把每军的骑兵再组成一支骑兵队,十个骑兵队为一团。步兵每百人组成一个队,二十个步兵队叫一团。每个团的战旗、盔甲色彩不同,部队要添置很多盔甲,仅仅这项就需不少的军费。炀帝并不把这些开支当回事,奢侈惯了的天子对军费小器怎么成! 

炀帝健步登上阅兵楼台,心满意足地俯视台下,并回过头看着紧跟其后的宇文述,他心情舒畅地笑了。 

“请看,天子眼下的壮观军阵以前有过吗?秦始皇、汉武帝也未曾亲身统帅过这样的百万大军。” 

“诚如陛下所言。” 

宇文述恭恭敬敬地答道。跟随其后的三个儿子毕恭毕敬地向炀帝施礼,感谢天子的大恩大德。楼台上站着的人,没有一个人能预见到六年后在离涿郡一千六百里的江都,炀帝被宇文述的儿子杀死,在五十岁结束了皇帝的生涯。现在,炀帝正沉醉于统帅着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军队的狂喜之中。 

大业八年,壬申年(公元六一二年)正月初三拂晓,古今未曾有的千军万马开始从涿郡向辽河方向进发,具体地说,这天出发的是第一军,此后每天出发一个军,摆开每军间隔四十里的阵势前进。 

炀帝在楼台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第一军出征。以“五贵”为首的文武大臣也在身后观阵,皇后、宠妃们都在座。皇后姓萧,在隋统一全国之前有个梁国,皇后就是这个国家国王的女儿,她才貌双全,淫乱无比的炀帝一眼就看中了她,娶她为正室。阅兵开始,炀帝的大手一挥,楼台下层的鼓乐手们鼓笙高奏,号令连声响起……,红黄蓝绿五颜六色的军旗迎风招展,数万战马嘶鸣,气壮山河…… 

一百十三万的征辽大军,身穿战袍雄纠纠地启程了。初春的阳光,照射在将士们的盔甲上,反射出银光的海洋,晃眼的光芒刺着楼台上女官的眼睛,使她们发出尖叫,连炀帝也无可奈何地抬起一支手来遮挡这耀眼的光芒。 

此时的木兰,对炀帝说来仅仅是百万大军中的一名小卒。木兰战袍上的盔甲银光闪闪,她轻轻地扣打着马的脖颈,并把视线投向楼台…… 

木兰对地位没有更多的奢求,只想能活着回到家乡也就心满意足了。她骑着战马精神抖擞地走过山海关,只看到眼前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情绪高昂,全没想到战争的惨烈。此时的木兰,仍然只是个母亲口中的黄花儿大闺女而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荷马史诗·外国名诗·外国情诗精选·伊索寓言·侦探推理短篇小说·外国短篇小说·莎士比亚·高尔基作品集·儒勒·凡尔纳·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