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东坡海南食蠔》原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1-12 21:09:53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②曰:“无令中朝③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徒,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清署笔谈》)

【注释】

①蠔(hao)——牡蛎,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壳烧成灰,可入药。②叔党——苏轼少子苏过,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绍圣元年苏轼谪岭南,过随行奉侍。③中朝——即朝中。

【赏析】

苏轼一生可谓仕途坎坷,饱经忧患。然而,他虽身处逆境,但总能随缘自适,乐以忘忧。这折记叙其海南轶事的小品,正体现了他所特有的这种文化性格,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在屡遭贬谪的困境中化险为夷。

初贬黄州,此地虽是穷乡僻壤,他却发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山村野趣与美食;再贬惠州,此地市井萧条,他只能买羊脊骨,剔出筋骨之间的一点点肉吃,他同样“意甚喜之,如食蟹螯”,还“甚觉有补”,文中所记,是他花甲已过之年投荒海南后发生的事,当时的生活原是十分艰难困苦的:“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然而他却发现“食蠔而美”,这难得享受一次的海产美味,竟使他欣喜执笔寄书告子,这就是苏轼的性格。他总是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在琐细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且自得其乐,活得洒脱,活得超旷,因而他也能使自己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前行的生活之舟没有沉没。

当然,他虽然善于在苦闷中寻求欢乐与排解,不断获得心理的平衡,然而无端的诬陷,接连不断的排挤与打击,使他的身心都遭受到极大的摧残,他内心的痛苦、不平与愤懑也是深沉的。他在信中告诉儿子“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表面上是说怕士大夫争着南来,使他不能独享此美味。其真正的含义则是不希望有人再像他这样远贬蛮荒。不过,他是正话反说,是把政治生活中的忧虑、愤慨,借生活中的饮食小事,用诙谐的语调出之。这正是苏轼的幽默,在玩笑的话语中寄托着深深的憾恨。

至于作者对此之解释,认为“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则是就事论事,并没有理解苏轼话语中深层的含义。他所记载的后人的评语,以为“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倒还是贴边的:苏轼有这样善良的愿望,但朝中的倾轧不止,被排挤贬谪者还会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