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松柏与藤萝》原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1-10 15:27:2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却早有所闻。即: “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 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起” 。

当近日不断看到报纸上揭露一些部门和单位,在任用干部工作中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的不正之风,便联想到李德裕的这句名言。并不禁叹息: 松柏何其少而藤萝何其多也!甚至有些地方的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嘴上反封建宗法,信誓旦旦,可在实际上却言不顾行,大搞小圈子。这怎能不叫人感到忧虑和痛心呢。

大凡搞小圈子的地方,气味就很不对头。既然领导中有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的; 干部中就有钻营奔走,投其所好的。乃至于走内线、烧冷灶、找门子、拜码头,什么歪门邪道都会派上用场。而小圈子一旦结成,必然奉行的是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的信条,其结果怎能不同流合污,排斥异己? 因此,在有小圈子的地方,往往是正气难伸,好人受压; 阿谀奉承者得志,一般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受挫。如果小圈子再恶性发展,还会成为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的温床和防空洞。到那时,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

为什么有些人要搞小圈子? 稍加分析,就约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要不是平庸无能而又贪婪,就是心术不正,别有所图。他们或者是为了当官揽权,然后以权谋私; 或者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要拉一个关系网,替自己造成某种地位,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和虚荣心。要不然,他们何以要呼朋引类,死死抱成一团呢?一个坚持党的原则的干部,一个办事出于公心的共产党员,他们走的端,行的正,两袖清风,光明磊落,断不会想到去搞么么亲亲疏疏。从这一点也反证: 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表面上不管怎么神气,其内心则是非常虚弱的。

在任用干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历来是主张任人唯贤的和搞五湖四海的。相反,那些任人唯亲,搞山头的,都是屡遭批判和为人们所鄙弃的。记得去年徐向前元帅为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撰写的《民族的骄傲,人民的光荣》一文中,就强调指出: “……他搞五湖四海,历来不搞‘圈圈’和‘摊摊’,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一贯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得失。凡是和他相处过的同志,无不为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博大胸怀所折服。”那些迄今在任用干部工作中仍热衷搞小圈子的人,重温这一段话,能不感惭愧和汗颜吗!

松柏宜多,藤萝宜少,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端正党风和深化干部体制的改革,如果党风端正了,制度健全了,那么,松柏即得到了茁壮成长的理想环境,藤萝纵然善于攀援也是“绕树三匝,无枝可倚”的了。

(1987年10月12日《陕西日报》)

【赏析】 

杂文忌“泛”。因为千字文里谈大道理,一本正经、面面俱到,文章难免针对性不强,显得空洞乏味。《松柏与藤萝》避免了泛泛而谈,作者抓住干部任用工作中的弊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短小的篇幅内,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搞“小圈子”的危害及成因,体现出泼辣、明快的艺术风格。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是本文写作上的特色之一。杂文不应是一幅全方位的鸟瞰图,但杂文作者在取材时,却该站得高,望得远,纵观全局,“大中取小”。《松柏与藤萝》的作者注意观察和研究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洞悉其实质,因此,在取材的时候,做到了心中有数,从大处着眼,“大中取小”。写作时,为了避免大而无当,作者注意从小处入手,选择了一个新鲜、巧妙的由头,即唐朝名相李德裕的名言: “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起。”这个由头精辟、深刻,言之有物,作者很自然地生发出任用干部工作中,“松柏何其少而藤萝何其多也! ”的见解。由于找到了这个可资生发、易于发挥的角度,文章也就没有过多地引经据典,而是把笔墨用于对问题的论述,纵笔“大做”,层层剥笋,加强了文章的深度,也收到了以一斑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的艺术功效。

鲜明的时新性,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突出特色。鲁迅先生讲: 杂文“格局虽小”,“却有时代眉目”。《松柏与藤萝》发表于端正党风和深化干部体制改革期间,文章着眼于“近日”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事态,结合形势,有的放矢,及时反映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充分发挥了杂文论时事、砭痼弊的作用。在论述中,作品有感而发,议论风生,放得开,收得拢,文理相济,情彩并茂,不失为一篇深刻而隽永的杂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