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谢本师”》原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1-09 21:10:04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俄国安特列夫有一个剧本叫做《人的一生》,用五个场面表现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历程。在剧本中,“人”的背后常常站着一个象征运命的“灰色的人”,旁边燃烧着一根象征生命的烛火。故事记得是这样的: 第一幕在灰黯的房子里,“灰色的人”来等候诞生,一群老妇在室内忙碌着,在产妇呻吟间,“人”呱呱坠地了! “灰色的人”静静地燃着烛火,显示着又一个生命临到地球来了。第二幕,在贫困窳陋的房子中,蜡烛已点了三分之一,“人”与年轻的妻厮守着忍受饥饿,但他们年轻,恋爱比食欲更强,相依为命,恬然自得。第三幕,“人”已逐渐富厚,在大客厅中开舞蹈会,蜡烛点了三分之二,许多朋友高兴地前来赴会,在表面和爱的友情中,有嫉妒与阴谋暗暗进行着。第四幕,在阴沉的大房子中,蜡烛快点完了! 贫困纠缠着 “人” ,婢仆星散,孤寂地陪伴着他的只有一个年老的佣妇。第五幕,在阴暗凄凉的病室里,一群醉汉疯癫地闯入卧室,烛火跳动,“人”生时围绕在侧的一群老妇又来了! 在垂死的病人床前舞蹈,“灰色的人” 来说: “静寂,‘人’ 要死了!” 于是烛火阒灭,暗中发出笑声,复归死寂,“人” 的一生就这样完了。

这作品使人感到一种颤栗悸动,在字里行间发酵的是悲哀的宿命论循环论的思想,但是我们敢说有多少人能够尽其在我,跳开这可悲的生命的轨道呢?

以我们百年来的思想史上,那几回可怕的 “谢本师” 的事件为例罢! 清末俞曲园曾经以 “治小学不摭商周彝器,治经颇右公羊” 的卓特态度闻名于世,而他的《群经平议》、《古书疑义举例》诸书,直到今天看来也还锋芒宛在,但是晚年因为不赞同他的弟子章太炎的革命行动,被章太炎所“谢” 了! 章太炎呢,主“时务”、“昌言”报时的慷慨陈词,反袁时代以勋章作扇坠直入总统府的豪概,直到今天看来,也还令人高山仰止,但是晚年因为参加 “孙联帅” 的投壶盛典,又被他的弟子周作人所 “谢” 了! “谈龙谈虎” 的周作人到今天做了汉奸,又为他的弟子们所 “谢” 了! 这些事件不正令我们想起那个使人痉挛痛苦的剧本么?

“老”该是一个斗士最大的仇敌了,多少人(何止俞,章,周),年青时气贯长虹,中年时慵慵逸逸,泄泄沓沓,到老来“难得糊涂”,老悖疯癫,将青年时代的豪情胜慨看做浮躁凌厉之气,或则捧老庄尼采,钻公安竟陵,或则从自私出发,无所不为,唯其如此,有的学者以 “人过四十便无用” 来自我解嘲,有的策士在慨叹着 “年龄对于人生真是何等可怕” ! 年龄对于人生真是如此可怕吗? 年龄年龄,多少人假汝以横行不义?其实时间对于另一种人又何曾不是生命的恩惠?几年前我在香港加路连山参加过蔡元培先生的祭典,望着无数青年鹄立在他灵前,自己在垂首哀悼中,不禁在脑海中泛起了一些须发雪白,眼光深沉的中外革命家、思想家、艺术家的影子,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敬和感动,如果说我们一听见那些老悖腐朽的东西的名字,就如面对着一些丑恶的木乃伊,那么一想起这些有着崇高灵魂的老前辈,自己就宛如一个渺小的教徒踏进了罗马的大教堂,或者变成一个爬上父亲写字台上撒尿的小孩子!在中国这样激荡的社会中,我们固然见到不少未老先衰的二三十岁的老人,可也见到鹤发童颜的七八十岁的青年,与其说年龄可怕,毋宁说是思想可怕,利欲可怕!

我对于那些年纪轻轻便装着老成怪相说些居高临下的话的青年人,对于表面恬淡、实际自私畏事的中年人,对于倚老卖老、认为老就是自己伟大处的老年人,都愿意防他三分,因为无论他年龄多少,那种可怕的毒素已经在发酵了。

(1947年6月开明书店版《秦牧杂文》)

【赏析】

《“谢本师”》这篇杂文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人,万不可因自己一时的壮举就忘乎所以,居高临下不思前行。因为时间和世事的流变极可能使以往的一切都丧失意义。能够抓住时间,赋予行动以新的意义,使自己的思想永葆青春活力的人,才不会被社会、被人民所“谢”。

文章先以三分之一强的篇幅,叙述了安特列夫戏剧《人的一生》的梗概,然后指出这作品“字里行间发酵的是悲哀的宿命论循环论的思想,但是我们敢说有多少人能够尽其在我,跳开这可悲的生命的轨道呢?”这突兀的起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人们思想上带来了疑问和强大冲击。接下来作者开始以实例,论证他所提出的问题。俞曲园、章太炎、周作人,当其青壮年时都曾卓尔不群、傲然立于世中,成为思想界的英才和青年的一代宗师,但都因其“晚节不终”而被他们的弟子所拒斥,这的确是思想史上“可怕”的事实。可是当初他们自己谁曾料到过后来的命运竟是那样相仿?难道这就真的是剧本中所渲染的那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安排吗?

年龄的蜡烛终将会燃尽,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人们应尽力使那烛光不变颜色,它的燃烧才有意义。时间的河流,载着有限的短暂的人生,奔向永恒的境地,无可更改,但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说因为这是规律不如及早回头。他所面临的唯一选择,是使那青春的朝气与豪情变作成熟与坚韧,而不是随波逐流,听任命运摆布,更不能自甘堕落逆潮流而动。“老”去的只是皮囊,活下来使人崇敬的是不朽的思想。历史上无数次的悲剧,都在启示我们永远记住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篇杂文起笔突兀,寓意深远。特别是文章结尾一段,无论在笔法上还是在思想意义上,都深得鲁迅先生杂文的真髓与神韵,有着振聋发聩的警世作用,读来令人深思又使人振奋,文章结构短小精悍,构思巧妙,语言凝炼,饱含青春的激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