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亲爱的弟弟:
你好!
此次来信,要请你原谅我的罪过:我对你撒了五年的谎。
这五年中,我时刻都在愧疚,每次写信都想向你吐露真情,但穷困的生活,你的瘫痪在床的嫂嫂,不得不使我一次次向你谎报家情,骗取你的孝心,我真不配当你的哥哥呀!
你每月都给父亲寄来十元赡养费,可是你知道吗?父亲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
现在,由于你知道的原因,我们翻身了,你嫂嫂也得到了彻底治疗,该是对你们披露真情的时候了!
五年中,我用说谎的手段,以死人的名义,索取了你们省吃俭用的六百元血汗,现一并寄还给你们。谢谢你们的深情大恩。
你能原谅我吗?没见面的弟媳能原谅我吗?
即颂
近安! 兄上
84年7月1日
二
尊敬的兄长:
您好!
读了您的信,我很悲痛。公公早已去世,我做儿媳的未能尽一点孝心,真是愧对公公九泉之下的魂灵。
您是为生活所逼撒了谎,我完全能谅解,可是,您能原谅我的撒谎吗?
为了使老人不至过度悲伤,为了让您一家愉快地生活,我隐瞒了您弟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消息。
寄给你们的钱是您弟弟的抚恤金。现在我手头很宽绰,这六百元钱仍退还给您,请接受。
也请兄长原谅我的罪过。祝贺嫂嫂病体康复!
致
礼
弟媳
84年7月7日
选自《新疆文学》1984年第9期
【赏析】
用两封信构成一篇小说,可谓别开生面,饶有新义。虽然信的“外在动作”不大,情节简化、单纯,但是读完之后,不禁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赞叹不已。记得作家李准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他家乡的宴席上,头一道菜是一碗清汤,名曰“高汤”。外表看上去,清清淡淡的,没有一点特别之处,但是喝上一口之后,才知其味鲜美无比,赞不绝口。原来,“高汤”是用三只母鸡以及其他许多佐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的,绝非寻常之物。小说《两地书》,正是这样的一碗“高汤”。
在这篇小说中,三个人物——兄、弟和弟媳——的音容笑貌、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都交代。勾勒、点染得相当清晰、传神,尽管所用的笔墨少键在于作者善于运用空白艺术,善于使虚实相间、虚实互补,最终取得了虚实一体的效果。
在第一封信中,全文都是兄一人的“自述”。兄面对弟弟,痛陈“愧疚”之情,请求弟弟“原谅我的罪过、我对你撒了五年的谎。”还表达了衷心的愿望: 决定将在五年中“以死人名义”从弟弟处“索取”的“省吃俭用的六百元血汗”一并寄还。在这里,小说实写兄五年中家境的极度贫寒和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实写他现在已经“脱贫”,实写他讲究义气和严于律己。但是,作者对这一切并没有“写满”,而是留下了两处“空白”。其一,社会背景方面的材料和他家庭中的具体材料,“点”到即止,这是一处空白。其二,他弟弟和弟媳的性格与为人,没有实写,又是一处空白。这两处“空白”是相当开阔的,头绪也很多。如果把其中的内涵全部表现出来,恐怕足可创作一部中篇或长篇小说。但是,作者对此毫不可惜,任其空白在那里。因为他明白,信中“实写”的文字虽很少,但已经蓄积了巨大的“延伸力”和“扩散力”,足以触发读者以想象去“填补”空白。由此可见,在这封信中,我们说虚实相间、虚实互补、虚实一体,决不是过誉之词。
再看第二封信。在这封信中,直接由弟媳来对兄的“撒谎”表明态度:“您是为生活所逼撒了谎,我完全能谅解。”同时让弟媳来说明真相:弟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五年中所寄的六百元是“抚恤金”。最后写了弟媳的行为: 退回六百元,请兄原谅其“撒谎”,祝嫂嫂康复。总之,小说集中笔力,实写了弟媳的形象,同样也留下了两处“空白”。其一,弟弟在前线作战和牺牲的具体情节。其二,她在五年中独自生活的艰难经历。同第一封信一样,这两处空白对于读者来说,同样地不是“虚幻世界”。
最后还应当指出:这篇小说虽然是由两封信构成的,但是在读者的心目中,其实所能看到和想到的,绝不只是两封信。“实写”的“惯性力”已足以推动读者去思考、想象。结尾处的大片空白,令人“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李渔语)。它不愧是一篇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