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罗素《在牛津博物院“斯宾塞讲座”上的讲演》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3-01-06 08:34:09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英国]伯特兰·罗素

哲学不应从伦理与宗教,而应从科学汲取灵感。

【演讲词】

引导人们研究哲学的动机广义上可分为自成体系、互相对立的两类,其中一类动机源自宗教与伦理,另一类则发轫于科学。研究兴趣主要属于宗教与伦理的哲学家有柏拉图、斯宾诺莎和黑格尔等,科学派的代表有洛克、休谟等,而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和康德则两类动机兼而有之。

我们今天为纪念斯宾塞而会集于此。斯宾塞自然应胪列在科学的哲学家里边,他的述语“代特”(data,所与、今有、已知、所据之意)、他的问题排序以及他的逻辑方法,都是从科学中抽绎出来的。但他在许多著作中也表现了明显而强烈的宗教感,同时他在伦理学上亦有独到建树,他尤其注重进化概念,这个概念蕴涵这样的判断:科学和道德要互相结合,共同发展。

我认为,伦理与宗教的动机,不管它们形成何等有想像力的系统,它们大体上总是哲学进步的障碍。因此,要想发现哲学真理,就应当排除这些障碍。科学也曾受到同样的动机的缠累、阻碍,而影响了发展。我认为,哲学不应从伦理与宗教,而应从科学汲取灵感。

哲学依赖于科学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科学的成果中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二是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加以必要的改造,然后将其运用于自己特殊的领域。具体科学能够有益地移植到哲学中去的,实非“成果”,乃是“方法”。我在此想要着重说明的便是把科学研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其相关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哲学问题上的可能与重要。

科学方法所指导的哲学与宗教、伦理观念所主宰的哲学两者之间的对立可从哲学家著作中颇为流行的“宇宙”和“善恶”这两个概念看出来。哲学家常受人期望,对于宇宙全体的性质进行阐释,并从中引出或乐观或悲观的根据。然而这都错了。我认为宇宙这一概念如其语源所示(按Univerce一词来自拉丁文“合成一个”、“全体”之意),只是一个哥白尼前天文学遗留的概念;而乐观悲观的问题并不能由此提供解释。

在哥白尼之前,宇宙的概念建立在貌似科学的地球中心说之上。人们认为人类居于宇宙的中心,并生发出探寻宇宙全体性质的欲望,导致了为伦理学所启迪的哲学体系。可见“人中心主义”是以“地中心主义”为根据的。当哥白尼清除了这一体系的天文学基础时,这一体系已发展得非常成熟,与人的欲望结合得更为密切,因此并未受到影响。甚至在发生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后,它还照样存在。直到现在它仍是大多数哲学体系的不自觉的前提。

大多数哲学体系差不多都将世界之一体作为不加讨论的假定,“实在不但是一体且是一个自洽的各部分彼此确定的系统”——这种说辞差不多不经意间便会被人们奉为真理。这种实体正说明了“哥白尼革命”的失败。我认为,世界表面的一体只是认知个体主观领会的东西的一体。批判哲学虽注重世界之诸多表象,但由于把物自体当作不可知的对象,于是便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了主观的表述上。批判哲学既然提出了先验范畴,那么便难免陷入主观臆想的泥淖。

【鉴赏】

罗素是20世纪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具有“本世纪真正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之美誉。

本篇是罗素在牛津博物院“斯宾塞讲座”上所作的演讲,主要介绍他的逻辑分析方法。罗素把哲学问题归纳为逻辑问题,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分析,哲学的科学法就是逻辑分析法,哲学的进步主要由分析得来。罗素在哲学方法上的研究成果开辟了现代哲学发展的新方向,他的逻辑分析方法与胡塞尔的现象分析方法以及辩证方法,在西方学术界被有些人并称为当代哲学三个最重要的方法。

为了说明哲学的科学法就是逻辑分析法,罗素在这篇演讲中采用了分门别类、层层剖析、在互相比较中进行鉴别的演讲方法。他从“研究哲学问题的动机”上,把哲学史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们分为互相对立的两方,其中一方的哲学研究动机发轫于宗教与伦理,而另一方的哲学研究动机则肇始于科学。认为以宗教和伦理为动机的哲学,有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体系,如黑格尔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哲学束缚于抽象概念和理性思辨的缧绁,而不求助于科学的论证,因此,实际上这种哲学阻碍了哲学自身的发展,要想发现哲学真理就应“把它们推到一边”。

以科学为动机的哲学分为注重科学结果和研究科学方法两类。认为具体科学能够有益地移到哲学中去的,“实非结果,乃是‘方法’”。如果哲学把科学假设所由引出的结果作为依据,就会陷入迷途。在演讲中,他还以哥白尼前后的天文学研究结果对于哲学误导的事例,来具体说明他这一观点。

罗素在讨论了以宗教伦理为动机的哲学和以科学结果为动机的哲学后,又批判了伦理和科学动机兼而有之的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1770年前为“前批判时期”,这时康德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研究,1770年后为“批判时期”,康德在主要从事认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的所谓“批判”,就是批判考察和界定理性的能力和认识的界限,并以此表明他的哲学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既不同于唯理论,也不同于经验论,是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罗素认为,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也是失败的,因为康德把世界自体当作不可知的,于是陷入了主观臆想的迷途。而真正的哲学应该摒弃主观臆想,真实地反映不依赖于人类思想而存在的客观世界(罗素哲学观点尽管多变,但这一观点却是相对稳定的),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只有运用确定无疑的科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这样,罗素通过对以宗教伦理和以科学结果为动机的哲学的逐一否定,达到了对自我的肯定,最后阐明了哲学里的科学法就是逻辑分析法这一演讲的主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