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读史方舆纪要》总叙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3-01-04 21:09:08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客谓顾子曰: “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②,考诸家绪论③。穷年累月,矻矻④不休。至于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里道,问关津⑤,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⑥,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子于是书,可谓好之勤,思之笃⑦矣!后有起者,考求险要,辨别攻守,远而周知天下之故⑧,近而都邑之间,非子之书,何所适从⑨焉?”

余曰:否,否,不然!古人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⑩。”明于匠石之任者,或昧于雕镂之细⑾。予也未尝泝江河⑿,登恒岱,南穷岭海,北上燕冀⒀。间有涉历,或拘于往返之程,或困于羁旅之次,不获放旷优游⒁,博观广询。间尝按之于图画,索之典籍(15),亦举一而废百耳。又成了了⒃于胸中,而身至其地,反若聩聩焉⒄。所谓“所见异辞,所传闻又异辞”⒅不可胜数也。余之书,其足据乎?且孙子有言: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⒆。”夫论兵之妙,莫如孙子;而论地利之妙,亦莫如孙子。使信余之书而不取信于乡导,譬之掩耳而求闻,闭目而求见,所误必多矣!

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⒇?函关、剑阁(21),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迨(22)其末也,拒群盗(23)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24),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25)。放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 曾不及培嵝之邱、汎滥之水(26)。得其人, 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是故九折之阪、羊肠之径,不在邛崃之道、太行之山(27);无景之谿、千寻之壑,不在泯江之峡、洞庭之津(28)。及肩之墙,有时百仞之城不能过也(29)。渐车之浍,有时天堑之险不能及也(30)。知求地利于崇山深谷、名城大都, 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 乌足以言地利哉!善乎,孙子之言曰: “我不欲战, 虽画地而守之,敌不能与我战。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31)。”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地利之微(32), 图不能载,论不能详,而变化于神明不测之心,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者乎?故曰:方圆奇偶,千秋不易也,伏羲以之画八卦,大禹以之演九畴(33)。伍两卒旅(34),千秋不易也,武侯以之列八阵,李靖以之变六花(35)。城郭山川,千秋不易也,起于西北者可以并东南,而起于东南者又未尝不可以并西北。故曰: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36)。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知此义者,而后可与论方舆。使铢铢而度之,寸寸而比之,所失必多矣(37)。吾尝考蒙古之用兵,奇变恍惚(38),其所出之道,皆师心(39)独往,所向无前,故其武略比往古为最高。彼岂尝求之于山海之图、里道之志哉?然则求地利于吾书,无乃犹是刻舟之见(40)乎?吾虑举足动步或将有碍焉者也。客其益广所闻,无过恃吾之书也已。

(“国学丛书”本《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注释

 ①《读史方舆纪要》总叙共分三篇。这里选了第二篇。方舆,指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易经》以坤为地,又称大舆,能负载万物故称方舆。叙,通“序”。②成言——指前人现成的话,即已成定论的话。③绪论——遗留下来的言论。④矻矻(kuku)——勤劳不懈的样子。⑤“按山川”三句——按, 考察。稽,考核,考查。关津,关口渡口,指水陆要道。⑥“商旅之子” 二句——商旅之子,行商。征戍之夫,边防军士。⑦笃——深入。⑧故——事。⑨适从——依从。⑩“尺有所短”二句——古代俗语。量有的东西尺还嫌短,量有的东西寸还有余,不同的东西适合不同的用途。(11)“明于匠石”二句——匠石,语出《庄子·徐无鬼》,是一位名叫石的技艺高超的木匠。很高明的木匠可能不精于雕镂的技艺。(12)泝——同“溯”。逆水而上,指探求水源。(13)“登恒岱”三句——恒,恒山。汉以河北曲阳县大茂山为恒山,明代改山西浑源县东南玄岳为恒山,岱,岱山,即泰山。古以恒山为北岳,泰山为东岳,此概指全国名山。岭,五岭。海,南海。岭海指两广一带。燕冀,指古代燕国和冀州故地,今河北、山西、辽宁西部等地。(14)“间有涉历”四句——涉历,亲自游历。羁旅,长期旅居在外。次,停留、止宿的处所。放旷,心情开阔,不受拘束。优游,闲暇自得。(15)“按之于图画”二句——按,查考。图画,地图。索,搜寻、寻找。(16)了了——明白。(17)聩聩——不明白的样子。(18)“所见异辞”二句——语本《公羊传·隐公元年》。传闻常与实际情况有出入。(19)“不知”二句——语出《孙子·军争篇》。沮泽,沼泽。乡导,向导。(20)何常之有——有什么经久不变的。(21)函关、剑阁——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形势险要,是秦国东边的要塞。剑阁,指剑山要隘。四川剑阁县有大剑山、小剑山,山势极险。蜀汉在山上架飞阁,故有剑阁之名。(22)迨——等到。(23)群盗——指秦末反秦力量。(24)“诸葛武侯”三句——诸葛亮死后谥忠武侯,武侯是其简称。秦陇,今陕西和甘肃东部一带,因秦岭陇山而得名。规,谋划,谋取。三辅,汉代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地区的总称,相当于今陕西省中部地区。诸葛亮屯兵汉中,屡从祁山、斜谷关等出兵伐魏。(25)“刘禅”句——刘禅,刘备之子,称后主。成都, 蜀汉都城。刘禅在位四十一年为魏所灭。(26)“金城汤池”三句——金城,铁打的城墙。汤池,滚烫的护城河。防御工事坚固。培嵝, 小上山。汎滥之水,指地面上的浅水。(27)“九折之阪”三句——九折之阪,曲折很多的坡道。羊肠之径,狭窄曲折的山道。邛崃, 山名,在四川荣经县。(28)“无景之谿” 二句——无景之谿, 日光照不到的深谷。景, 日光。谿, 有水的山谷。寻,八尺为寻。津, 水边。(29)“及肩之墙” 二句——及肩之墙,才够到肩膀的矮墙。仞,八尺或七尺为一仞。(30)“渐车之浍”二句——渐车之浍, 车能通过的小水沟。渐, 浸湿。浍, 水沟。天堑,深广险要的江河。(31)“孙子之言”三句——语出《孙子兵法·虚实》。(32)微——精深微妙。(33)“伏羲”三句——相传伏羲造八卦。古人以之占吉凶,认为八卦包含万物。九畴,大禹用来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相传大禹由洛水龟背上的数字悟出九畴的道理。畴,类。(34)伍两卒旅——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两, 百人为卒,五百为旅。(35)“武侯”二句——八阵,古代调动队伍的一种阵法,纵横各八列。相传黄帝创八阵法破蚩尤。诸葛亮曾加以改进。李靖,唐代京兆人,精熟兵法,以功封卫国公。六花,李靖所创阵法,据说阵形像六瓣的花,故名“六花”。(36)准——法则。(37)“使铢铢而度之”三句——如果一铢一铢称东西,一寸一寸量东西,最后一定会造成很大失误。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38)恍惚——不可捉摸的样子。(39)师心——以心为师,指灵活运用不拘泥成法。(40)刻舟之见——语本《吕览·察今》。比喻拘泥成法不讲实际。

赏析 

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起中原人民的极大对抗情绪。明亡以后,不少有志之士从各方面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时刻想恢复汉族统治。顾祖禹少承家学,熟习经史,深切感受到“《大明一统志》于战守攻取之要,类皆不详,山川条列又复割裂失伦,源流不备”,而当事者对山川形势、攻守利弊不得要领。因此,他立志围绕反清复明的目的来撰写一部取材丰富、又有见地的全国性地方志。在序中说:“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一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所适从者,任以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针对北方少数民族强大的军事力量,他指出:“起于西北者可以并东南,而起于东南者又未尝不可以并西北。”只要熟知山川险易和古今攻守成败得失之道,就能攻守自如、所向无前。他从地理角度总结几千年治乱兴亡,声称此书为明地利之作, “世乱则由此而佐折冲,锄强暴;时平则以此而经邦国,理人民”。其经世致用的目的是很明显的。

此书前九卷总论自唐虞三代至元、明历代疆域形势,政治区划及其沿革;后面一百一十四卷为主干,分叙明朝两京十三布政司及所属府、州、县之地理形势;次六卷叙山川沟渎的异同及历代地理书中对河渠水利的记载;最后一卷述历代史志中有关星宿的见解。因为作者认为方舆之书不仅包括疆域变迁、政区沿革,还应涉及社会经济、水利灌溉、河道变迁的内容,所以书中包含了极丰富的历史材料。他是通过历史文献来研究地理。作者一生只到过福建、浙江和北京等少数地方, “予也未尝泝江河、登恒岱、南穷岭海,北上燕冀”,主要依靠书本知识编纂,“远追《禹贡》、《职方》之说,近考春秋历代之文,傍及稗官野乘之说,参订百家之志”。由于搜罗广博、取材慎重、考订精审,所以没有因为未做实地考查而降低该书的学术价值,而且能补充、订正别人的不少错误。

由于坚持经世致用的观点,在尽量保持地理书应有的格调及内容的前提下又有所侧重。过去地理书记载是静止的、孤立的,缺少对自然环境的历史评价。他采用了“以史为主,以志证之,形势为主,以理通之”的方法,剖析在险要的地理上古今战守成败得失及经验教训。他推崇孙子关于地形、向导的理论,“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地利是关键但又不是关键,可恃而又不可恃。“夫地利亦何尝之有哉……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知此义者,而后可与论方舆。”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代最杰出的地理学著作。虽然因为有反清意向未被列入《四库全书》,却一直受到学者的推崇。江藩认为:“读其书,可以不出户牖而周知天下之形胜。为地理之学者,莫之或先也。” 《无锡县志》称: “自《禹贡》、《职方》、《桑经》、郦注而下,一大归宿也。”梁启超评价此书“体裁组织之严整明晰,古今著述中盖罕其比。”规模宏大,取材广泛,体例完整,记载翔实,考订严密,这些优点使得这本书至今仍是研究历史和历史地理的重要经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