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名家名作 >

吉田兼好《徒然草(选录)》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3-01-02 21:44:4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忧患

有遭逢忧患感到悲伤的人,不必突然发心剃发出家,还不如若存若亡地闭着门别无期待地度日更为适宜。显基中纳言①曾云:“愿得无罪而赏谪居之月。”其言至有味。

长生

倘仇野②之露没有消时,鸟部山③之烟也无起时,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正是很妙的事罢。

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厌足,虽过千年亦不过一夜的梦罢。在不能常住的世界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寿则多辱”。即使长命,在四十以内死了最为得体。过了这个年纪便将忘记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还溺爱子孙,希冀长寿得见他们的繁荣;执著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至可叹息。

自然之美

无论何时,望见明月便令人意快。或云:“无物比月更美。”又一人与之争曰:“露更有味。”其事殊有趣。其实随时随地无有一物不美妙也。

花月无论矣,即风亦足动人。冲岩激行,清溪之流水,其景色亦至佳美。曾见诗云:“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觉得很有兴味。嵇康曾云:“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在远离人居、水草清佳之地,独自逍遥,可谓最大之悦乐。

爱生物

家畜中有牛马,加以羁绊虽亦可怜,唯系日用必需之物,亦属无可如何。狗能防守,视人为胜,也不可缺,但他家多畜此物,偶不畜养别无妨碍。此外鸟兽皆属无用之物。禁走兽于槛中,加以锁系;剪飞禽之羽翼,闭诸樊笼,使其怀念天云,眷念山野,忧闷怅望,无时或已。设身处地,不能忍受,有情之人岂忍以此为乐乎?虐待生物,用以娱目,此桀纣之心耳。王子猷爱鸟,但观林中飞鸣之鸟以为逍遥之友伴,不捕而凌虐之也。“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尚书》亦云。

人生大事

为无益之事而费时日者谓为愚人可,谓为谬人亦可。对于君国应为之事已多,其余暇日无几。人所不得不营求者,一食,二衣,三住居。人生大事不过此三者。不饥,不寒,不为风雨所侵,闲静度日,即为安乐。但人皆不免有病。如为疾病所犯,其苦痛殊不易忍,故医药亦不可忽。三者之上,加药成四。凡不能得此四事者为贫,四事无缺者为富,四事之外更有所营求者为贪。如四事节俭,无论何人当更无不足之虑也。

(周作人 译)

注释:

① 显基中纳言(1000—1047): 即权中显基中纳言,后一条天皇的近臣,后出家,称圆昭。

② 仇野: 位于嵯峨野爱宕山山麓,是埋葬死者的墓地。

③ 鸟部山: 位于京都东山鸟部野,为火葬场所在地。

【赏析】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吉田兼好写作《徒然草》的时候,正是48岁的年纪,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恰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最深刻、最了然的时候。生活在14世纪日本的吉田兼好,他讲述的哲理故事和人生感悟,至今仍然是那么打动人心,那么促人思考。

读着作者的这几则文字,不禁使人想起了佛祖的故事。据说,佛祖当年出门远行,碰到生、老、病、死几种人间苦难,心生无限感慨,遂致力于思考拯救众生之道。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佛祖最终参悟到,世上有“色”、“受”、“想”、“行”、“识”五蕴,但这五蕴归根结底皆是一个“空”字。在佛祖看来,所谓人,所谓“我”,不过是这五蕴作用而成的幻象。世事流转无常,轮回不息,一个“我”却是短暂而无意义的。佛祖认为,人生的痛苦,多来自这个“我”的有所执著;人生无限,执著无度,以有限求无度,怎能不被烦恼所扰呢。其实,生、老、病、死,若无一个执著之心,实在并不能算得上是什么痛苦。

吉田兼好对佛教的这些思想,显然领悟得非常透彻。在《人生大事》这一节中,作者告诉我们,人生之大事不过“一食,二衣,三住居”,“三者之上,加药成四”。“不饥,不寒,不为风雨所侵,闲静度日,即为安乐”。如在生病的时候,还能有所医治,则人生就算是完美的了。在此“四事”之外,任何过多的追求,都可称之为“贪”。“贪”者,徒增烦恼而已。由这些思想出发,作者对追求名誉的入世精神和追求长生的利己精神,都保持了一种审视的态度。在《忧患》一节中,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入世之人如有所忧患,出家是实在不必的,因为那样的效果反不如闭门谢客、独处寡居更为适当。远离忧患的诀窍,与其说是离庙堂而入佛门,不如说是放弃世事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同样,作者也不认为人有追求长寿的必要。因为人长寿了,就会习惯了这个世界上的肮脏和混乱,最后不过助长私欲而已。在作者看来,“执著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这样的人,即使活得再长,也是“至可叹息”而已(《长生》)。

吉田兼好对人生有着超然的,甚至超脱的理解,但是这并不等于作者的内心就是荒凉的,没有感情的;相反,作者内心深处存着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仁慈之心。在《自然之美》这一节中,作者愉快地谈到了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作者看来,清风朗月,永远是令人快意的景象。它们不仅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更能让人远离尘嚣,陶冶心性。在他看来,“在远离人居、水草清佳之地,独自逍遥,可谓最大之悦乐”。在《爱生物》这一节中,作者更认为,人有追求自然,追求自由的心性,动物也同样需要自由自在的生活。“禁走兽于槛中,加以锁系;剪飞禽之羽翼,闭诸樊笼”,这是非常残忍的,“有情之人岂忍以此为乐”。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了陶渊明的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和吉田兼好虽不是一国之人,但是两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无羁绊的感情,却是多么相似啊。

吉田兼好显然对中国文化是非常了解的。在这短短的五节文字中,作者就多次引用了中国伟大作家之所说和中国伟大作品之所言。读吉田兼好的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思索,对日本文化有了了解,也让我们对我们中国的文化更加热爱了。

(王旭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