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习惯将事物藏起来。
那些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事物都被自己藏了起来,于是“藏”守护着他们。
人最先学会藏的是自己。从古猿人时期的山洞到各代的宫殿再到如今现代化的城市公寓,都是人们所选择的安身之处。“藏身”一词由此得来。人们对藏身的渴求从未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退。在战火纷扰的年代,街上满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最渴望的是有住所可以安身立命。而如今,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的背后也是因为安身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有了安身之处意味着生活的安定。曹禺在《北京人》中写到:“但这一面的房屋,他们再也不肯轻易让出去,这是曾家最后的藏身之处。”在这里,“藏身”也意味着家,是人誓死捍卫的东西。
在后来,人开始储藏外界的东西,赋予它私有化的含义。他们用藏来收存自己喜爱的物品,用藏来守书法中的笔锋。“藏”被人们运用自如。他们将自己的丑恶悄无声息地藏起来,从他人的视野中一点一点地淡化,为自己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人们想掩盖自己的不足,便学会了藏拙;人们想掩盖自己的行迹,便学会了藏踪。藏,渐渐地被贴上虚伪的标签。再后来有人舱藏污纳垢不为人所知,有人藏奸耍滑却为人称道藏的存在,使一切蒙上神秘的面纱,而所藏之物更是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感,撩拨着人们的好奇心。
人最后学会的是将外物藏于心中。无法言语的哀痛,无法重现的风光,人们把所思念的化为窗下一缕皎洁的白月光,幽幽地在心里撒下银辉。那埋藏在心底大抵是对故人、故乡的思念。纵然年华已逝,身旁有人做伴,可心里却依然藏着一个故人。于是苏轼写下柔肠寸断的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然奔波迁徙无数,见过别处的繁华喧嚣,心里始终藏着一个故乡。于是余光中先生用动人的笔触写下“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藏,在这儿化身思绪的摇篮,成了他们情感最后的依托。昔日浴血奋战的士兵如今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被藏在心里的往事,除了自己再无人知晓。他们在风尘中褪去青春,在记忆中品味伤痛。藏,成了历史的倾听者,用无形的脚步重温他们来时的路。
藏,经历千回百转。这一次,“藏”能为我们守护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