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 甚似亲人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是荣获国际大奖小说,是美国作家纳塔莉*萨维奇*卡而森的《桥下一家人》。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巴黎的流浪汉阿曼德的故事。阿曼德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流浪汉,横跨塞纳河的大桥底下便是他的栖身之所,也就是他的家。一天傍晚,当他返回住处时,发现自己的地盘儿居然被三个陌生的小孩和一只狗给占了。他既吃惊又生气,要把他们赶走。后来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甚至替白天他们在洗衣房工作的妈妈照顾他们,而三个孩子也把他当做自己的“爷爷”了。也使阿曼德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与此同时,他也深知孩子们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家。为了孩子的愿望,阿曼德决心找一份工作,和孩子的妈妈一起支撑起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虽然他们不是一家人也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人与人之间由彼此戒备到彼此了解,再到坦诚相待;相互间的帮助,扶持。使我明白了贫穷不在可怕,使得希望渐渐清晰。更令人欣喜的是,书中一些描写总是能让人感动,让我如身临其境般与他们一起分享从无家可归到通过勤劳的双手建立起一个简单而又幸福快乐的家。
虽然这本书创作于1958年,但是读了这本书,我不禁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反省起来,也使我明白了什么情亲、什么是家。同时也明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和妹妹的关爱和呵护是多么的无微不至的亲情也是无微不至的爱,而我却从不珍惜。其实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地方虽然不是一家人,但是却给了我们如一家人的关爱和温暖。如我们的学校,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和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辛勤耕耘还有不计回报的付出。这些都是我们要时刻珍惜的温暖大家庭。
我相信这本书会是我们人生远航的灯塔,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永远也不会偏离人生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小的又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正能量,都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榜样。而且作为一本优秀的童书,它不仅仅是给儿童的,更是给所有人的,让所有人都有一颗善良、充满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