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读后感 > 800字读后感 >

《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读后感8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8-01-25 16:34:39

读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 下——陶行知文学传记》,感觉书中的每一句话就如同清泉滋润的我的心田,令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有一双神奇的手指引着我的教育方向。

先生在书中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都需要我们怀揣着一颗“爱心”、“真心”,真正从学生出发 ,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真正贴近学生,与孩子的心灵对话,走到孩子的心坎里去,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不要做孩子隔着“一堵墙”的老师。前不久遇到这样一件事,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班级里两个孩子的作业有雷同现象,在此之前我也发现他们两人在做作业时相互交流,于是把其中一个孩子叫过来,单刀直入地问她,是不是在完成作业时和同学交流了,没有自己独立完成,她否认了,我不由得气上心头,厉声说道:“我亲眼看见你和后面同学交流的!”没想到她却平静地回答:“这是个巧合不可以吗?”当时我不由得火冒三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后,她终于认错了,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委屈和不服。静下心来想一想,感觉自己在这件事上处理得不够冷静,发了火表面上似乎是压住了学生,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天,我又把她单独找出去谈心,肯定了她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并告诉她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给了她一个解释的机会,比起昨天的厉声训斥来,今天这样的交流效果好多了,她听完我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流下了眼泪。

由这件事,我不由地想到全国著名的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的一番话:“学生的大脑忙这接受训斥和处罚的信息,也就无暇静下心来裁判心灵中旧我和新我的论战。”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始终是以老师的高姿态来处理,不能蹲下身子来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我们与孩子始终隔着“一堵墙”,甚至会愈走愈远,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她有时间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惩罚,责备,多倾听、多理解,也许效果会好得多,也更拉近的与孩子心灵的距离。

陶行知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记得有一次班级里的两个男生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放学后,我把这两个学生留下来,简单地批评了他们。一个学生害怕地哭了,马上承认错误;而另外一个叫小Z的同学,从我批评他开始时,就是一声不吭,更不低头承认错误,一脸的倔强。我立刻把这学生的表现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父亲硬让他给我赔礼道歉,小Z却始终把嘴抿得紧紧的。他父亲说:“你这样不听话,没有人喜欢你,老师不教你知识,长大后你只能捡垃圾!”谁知小Z非但不害怕,还轻轻地回了一句:“捡垃圾不是很好吗!”我一看,在这种僵持的情况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是,我对小Z说:“这样吧,你和老师回家都去想一想,有什么话,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静下心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力。从这两个学生的表现来看,后一个更具个性,换句话说,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即使犯了错,也应该循循善诱。简单的处理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失望、惊恐和不满,并会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滋生一种对教师的敌意。这样一想,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需要想办法挽回。

第二天,在班级里,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进行了自我检讨,承认了老师处理方法上的不妥。我特意留意了小Z的反应,见他眼中闪烁着意外的光芒。下课后,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让他谈谈听了老师的心里话,有什么想法,讲一讲他的心里话,经过单独交换意见,小Z同学心甘情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另一位同学认了错。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少年儿童也不例外。在教育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不应是一味地羞辱指责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将陶行知的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弘扬“行知”。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最后一课》读后感800字 《导盲犬迪克》读后感800字 樱花巷的秘密读后感800字 爱心树读后感800字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800字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读后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800字 斑羚飞渡读后感800字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800字

推荐热门作文

《大风》读后感800字 《增肥呼啦圈》读后感800字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 《无人生还》读后感800字 读《四世同堂》有感800字 《我的音乐笔记》读后感800字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800字 《长安客》读后感800字 《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读后感800字 《BBC科普三部曲—地球.海洋.生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