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杂文随笔 >

那些面馆,那些人

发布时间:2023-07-10 18:33:20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强磊

我生在北方,所以面一直是我比较爱好的食物。还有就是因为面很实在,就像北方汉子一样。

我在读高三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有一个“兵兵面馆”,我一直猜测是不是因为老板有个当兵的梦想,或者是当过兵复原了才起这么个名字的。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面馆是我们周末出来最重要的聚集地。面馆的老板是个很憨厚的小伙子,个子不高,大圆脸盘子,黑呼呼,笑起来特别的憨,给人感觉很亲切,每次我们一拨人去他都格外的热情,高考前我们去吃面的时候老板还一个劲的给我们加油。那时候学习很辛苦,压力也都很大,所以大伙一起出去看球赛便成为了那段时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一人一碗“扯面”或者“棍棍面”,坐在一个圆桌上,盯着电视,每每有比赛的时候我们总会有激昂的叫好声或者唏嘘声,这也成了这个面馆的一大亮点。我们总会引起他人的侧目。多年以后,我们中有些人依然会在那里聚一下,我们依然做在那个饭桌,吃着“扯面”“棍棍面”,只是少了激昂的叫好声与唏嘘声,取而代之的是对时光以及物是人非的感叹,和对以后的憧憬。

大学是在南方读的,一直因为不能吃到好吃的面而纠结难过。发现忽然之间吃面成了一件比较奢望的事情了,倒不是没有面吃,只是没有家乡的面来的那么爽劲。读大一时,学校旁边开了一家“西北面馆”,这让我兴奋不已,这家面馆也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面馆和我们陕西的大多数面馆布置一样:里面放着方桌圆凳,桌子上放一壶醋,一钵油泼辣子,一个筷子筒,有个玻璃柜台,放着些酒水可乐之类的东西,有的则是摆上一些凉菜。这布局看着都让我觉得舒服亲切。

在我们陕西吃面辣椒可是有讲究的。所谓油泼辣子一道菜嘛。先把这红辣椒摘下来晒干,然后在大锅里放一点油,将这些晒干的辣椒再次呛干,这时候就不是干了,而是脆,再将脆辣椒放到研钵里面捣碎,要特别的碎,和面粉差不多。然后放在小碗或者小盆中,用烧开的油往上面一泼,伴随着“刺啦刺啦”的声响,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有的还会放些桂皮或者大料在里面,那味道就更“窜”了。我觉得在南方这辣椒就是区分这个面馆好不好吃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凡是辣椒里面充斥着很多辣椒籽或者干脆是那种买来的辣椒酱,那里面的面肯定好吃不到那里去。这点我是屡试不爽。

回头说面馆,“西北面馆”老板是我的乡党陕西渭南的,他做出来的面比其他地方要好吃的多,而且每碗分量都很足,所以我经常介绍同学朋友到西北面馆去吃面。我请别人吃饭的时候也常带他们到这来吃,吃一次她们以后就会自己来了。像嘉楠、梅芳、超超、勇明这些都是我这么弄过去的。我和几个哥们经常到这个面馆来吃面,点的最多的是炒拉条和炒刀削面。恺子,小咪,星仔,亚君,亚飞、小胖,我们也常去,当然喜欢的原因不一样,我和亚飞是北方的,本身就喜欢吃面,再说这味道确实不错。小咪亚君小胖都是觉得味道可以。星仔基本上就是陪我们一起去的,谈不上什么喜欢也谈不上讨厌。恺子喜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分量大。分量的大小那个时候是我们选择饭店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这方面恺子最甚,每次我们一起去吃菜的时候,刚上一个花生米恺子就大喊上米饭,他基本就是主食活着的人。另外一个哥们小方一直是不太喜欢吃面的,每次我们去吃面他不是不去就是去吃粉啊什么的,但是最后他考研时上天竟开玩笑般的把他调到了兰州去了。从此小方就在拉面的海洋里荡漾了。

在大二快结束的时候西北面馆换了一个老板,也是陕西渭南人,但是味道较之前差了些,分量也稍微少了一点,而且老板为了省钱吧,买的那种烟煤,一进饭馆就一股烟呛得人胸口难受,之后换了无烟煤。总体还是不错,但是我们去的就没有原来那么勤了。当然,去的不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面馆的对面开了一家“过桥米线”。

大四后大家去的就更少了,谁都懒得出去0就我和勇明会一起去吃一下,他虽然是九江人,但是还是比较得意这个的。和勇明是在协会里面认识的,人很好,我和班级里的哥们一般聊天都是东扯西扯,非常的开心。和勇明会聊一些相对比较正经一点的东西,最近的经历啊,感想啊以后的打算什么的。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大家忙考研的,忙着玩的,忙着找工作的,忙着考公务员的,忙着考国编的,什么样的都有,一起出来吃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直到最后的一段时间,聚餐才多了起来,四叶草、成都食府,成了常去的地方,没有人再想起西北面馆了,就剩我偶尔一个人出去吃吃。大伙最后一次聚餐是在四叶草,恺子和小方一如既往的彪悍,吃了一摞饭,我和小咪小胖三个人要走,恺子、小方、才子、冯星、亚飞、嘉楠、超超、梅芳、维仔、华龙、宗斌、泽鸿都来送我们,我们喝了一点小酒,眼眶微红,我和大家伙相拥而别,本以为会像电视里面那样恸哭不已,泪流满面,事实上电视就是电视,和现实不一样。大家就这么不舍的分开了。我回头往西北面馆的地方看了看,已经看不见了。

工作到了上海,那面吃起来就更不是个味了,甜不拉滋的,很是吃不惯。一直都没有一家面馆的面能吃出熟悉的味道。我高中的哥们小科后来来上海了,自然我们经常在一起,他属于没有馒头和面就会嘴角上火的人。这么跟你说吧,不管到什么样的饭店,小饭馆也好,大酒店也好,他首先都会问“你们这有馒头没,大点的那种?”“锅盔也可以。”“有面没有,那种宽面。”即便吃火锅首先得看看有面没有,没面就先上馒头。没馒头就先来两个饼。后来小科就自己做面吃,平时没事爱做油泼面。味道怎么样不知道,反正看起来一般。我起初并不会做,跟着小科算是学会了。最重要的是我做的不但味道比较好外,卖相还很不错。上海的哥们可以抽空过来尝尝我的手艺。

无论现在有面吃与否,但总是及不上记忆中的面馆里的味道。因为面馆中包含了我们欢声笑语,充满了我们的回忆。不知道现在的“西北面馆”还在不在、换没换老板、生意还好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原文及赏析 《黑色石碑的诞生之路》·作者:西蒙·奥丁 弈棋不足惧,叙事最危险 《恢宏壮丽的异色幻想曲》 宇宙蜉蝣 废土世界,人类与终结者的生存之战 《鹰啸》作者:李荣 《走进长江源》作者:吴燕子 《悼念玛丽·居里》原文·作者:爱因斯坦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