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一娘一妻子1走相送,尘埃不见咸一陽一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2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3。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4与裹头5,归来头白还 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6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7二百州8,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9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10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11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12,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13,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一陰一雨湿声啾啾14。
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冲。
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 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
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
9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10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即杜甫。
11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
12比邻:近邻。
13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
14啾啾:象声词,表示一种呜咽之一声。
战车隆隆地响过,战马不停地嘶鸣;出征的士兵,都把弓箭佩挂在了腰上。父母妻子和儿女跑着为被征的亲人送行,踏起来的尘土看不见咸一陽一桥。他们有的扯住亲人衣裳,有的因情绪激动而以脚跺地,拦堵着京郊大道放声哭嚎,哭声一直冲上了九重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匆匆的答道:“朝廷征兵太频繁了”。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到了四十还 要去西部边疆去种田。离开的时候年纪还 小,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来时已经是满头白头,却还 得应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可武皇却不管,开拓边疆的念头一直没停止。您没听说过吗?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因连年征战,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男人都被征兵打仗去了,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行列不整,收成怎么能维持生计。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尽管长官也过问军士的生活,服役的人们又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 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一逼一百姓一交一租税,租税又从哪里出?如今确实感受到,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 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到吗,自古以来那青海的边上,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在诉怨,旧鬼在哭泣,天一陰一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悲愤之美】
杜甫笔下的《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通过送兵诀别、抓兵、一逼一租三个场面的描写,叙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生活的苦难,深刻地揭露了朝廷的穷兵黩武,给广大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最后四句中,“君不见,青海头”突然振起,特有指点之意;“古来白骨无人收”阐明了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人”和诗人的悲愤,对战争的悲愤,对当时朝廷的悲愤……
【赏析】
《兵车行》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的“顶真”手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不但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也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而且诵读起来,累累如贯珠,音调和谐动听,引人入胜。因此,在我们的平时写作中,要适当地运用这种方修辞法,使文章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使自己的文章更一精一彩。
【启示】
诗中十五岁的少年就被征兵,父母亲人们跑来相送,含泪而别。千里之外,父母亲人们也一直惦记牵挂着他们的生死安慰,展现了父母亲人的拳拳之心。如今,孩子都是父母长辈心中的宝贝,更是倾注了家人的全部心血。因此,我们要知道,当你一个人在玩的时候,父母长辈正在惦记你;当你外出时,父母长辈正在牵挂你。所以,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当外出的时候,记得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向父母长辈们报一声平安,减少一份担心,这也是对父母长辈的一种关一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