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小学生必知国学知识 >

10.9 书信:看不见的礼仪

作者:  时间:2017-04-22 17:59:31

【书信的功能】

古人见面的时候要相互问候,不能见面的时候,要通过书信来相互问候。所以说书信,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礼仪。今天我们很少手写书信,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往,市场还 是要一些沟通和流,比如短信、邮件等,这其中也同样需要书信中的那种礼仪。

古代的“书”指的是圣贤的言辞,书就是舒展的意思。把言辞舒展散布开,写在简板之上,就成了书。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持书往来的使者很多,秦国大夫绕朝赠策书给晋国大夫士会,郑国大夫子家派使臣送信给晋国大夫赵盾,楚国的屈巫从晋国送信给楚公予侧,郑国大夫子产寄信劝告晋国的士匄。这些外书信中的语言,就像是两方在相对面谈。

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中附有《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的信。他的那个朋友要被秋后处斩了,希望司马迁能帮助他说几句好话,这时司马迁解释说,自己人微言轻,恐怕不能帮忙。司马迁在信中还 讲了自己获罪的经过,又说了身为Yan人的痛苦和无奈,让人读完,忍不住替他鸣不平,也原谅了他的无能为力。

书信有时候比见面聊天还 要有效,因为它更能抒发感情,讲事情也更加周详。除了文从字顺这种逻辑上的合格之外,中国书信讲究的是心意上的诚恳,也因此,常有固定的称谓来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以表达谦卑之情。

【古代书信的用词】

足下:古代最初用于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尊鉴、台鉴:鉴是古代的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的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垂鉴、赐鉴,多用于下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慈鉴、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鉴”。给朋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专用于给居丧者的信,国之士李公朴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结尾句: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铭感不已。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1.8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 1.7 三礼:用仪式来表达情绪 1.6 《诗经》:诗化的历史,淳朴的浪漫 1.5 《尚书》:美德照耀历史长空 1.12 《尔雅》:古代的百科全书 1.11 《孝经》:孝顺的孩子有出息 1.10 《孟子》:心正,身正,行正 1.9 《论语》:遇见温柔敦厚的孔子 7.7 皮影戏:黑白光影的游戏

推荐热门作文

第一篇感悟经典,修身立志 序言 1.2 《百家姓》:炎黄子孙的总家谱 1.1《三字经》:人之初的修身课 1.3 《千字文》:宇宙洪荒,不过是千字文章 6.10 《山海经》,让想象的力量无穷 6.11 《世说新语》:还你一个生动的古人 7.1 书法:文字的形体,书画的线条 第七篇古典艺术,净与杂的万花筒 1.4 《周易》:看破表象才能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