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说鉴赏 >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赏析

发布时间:2023-05-19 21:13:4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时间】:1516

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用拉丁语写成,发表后立刻引起了轰动。1551年拉尔夫·罗宾逊首次把它译成英语,并被翻译成法、德、意大利和西班牙文。“乌托邦”是莫尔从希腊语铸造的一个词,意指“不存在的地方”。书分上下两部,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作者通过水手希斯拉德之口叙述了英国的现状和一个无名的海上理想国度的情形。在本书上部中,莫尔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统治。最令人愤慨的是英国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圈地运动,成批的农民在以暴力进行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中被驱逐,耕地变成牧场,商人和农业资本家不顾农民的疾苦,从经营羊中大发横财,而农民却流离失所,或饥饿而死,或沦为乞丐,盗贼被处以严刑,表达了对英国农民悲惨的境遇深深的同情。最后他总结到,“社会是富人对穷人的一场谋”。书的第二部则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希斯拉德作为一个历经风险、航行异国的老水手,畅谈一个外人不知的乌托邦国家,人民安居乐业,城市中居屋舒适,道路宽阔,花草果木、食堂及医院应有尽有。乌托邦最大的特点是一切财产公有。作者在书中痛斥私有制,认为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劳动在乌托邦成为生活的必需,除极少数例外,所有男女都从事生产劳动。全国无游民,无使人堕落的场所。每人每天只须工作六小时,即可使物资充足,供公民各取所需。教育事业、学术研究、文娱活动受到高度重视,为公民工作之余提供充分的便利。此外,乌托邦人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对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加限制。作者不仅把公有制当作社会的基础,还提出了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以及城乡间的对立等先进设想。但作者所提出的社会经济基础仍建筑在家庭生产单位和落后的手工业之上,作者还把乌托邦的实现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这部书虽有历史的局限,却是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的出著作,是后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乌托邦》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的语言优美,想象丰富,讽刺深刻,构思巧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待,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