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说鉴赏 >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葡萄牙人十四行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3-05-17 15:53:44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时间】:1850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著名的、献给丈夫的情组诗。这部情诗集出现过1847年伪印本。据说实际上,罗伯特·勃朗宁在 1849 年意大利一个避暑胜地才第一次读到夫人的情组诗。诗集以伤感的调子开始,回顾女诗人在病床上度过的没有欢乐的日子。接着出现了全诗的两个主题:期待中的死亡和突然而至的情。在惊惶中,她抬起头看见了“”的面影。但是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身份悬殊太大,这份绝望的情唤起的只是痛苦。在第六首诗中,女诗人发出恳求,希望“”舍她而去。直到这里,诗篇的调子始终是低沉、辛酸的。接下来,在忠诚的人的呼唤下,诗人埋藏在心底的情终于浮出了水面。感激和喜悦之情跳跃在每一行字句间,死亡的影渐渐淡去。但是女诗人又开始疑虑不安,她自惭形秽,不愿连累她所的人。这是她被情彻底征服之前的最后一次挣扎。在第十首情诗中,出现了女诗人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情感的溪流汇聚成汹涌洪流,淹没了所有的哀怨和疑虑。女诗人不再犹豫是否该接受情,她把全副身心献给人,唯恐情得而复失。而他们的就像一对洁白的素莲,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永不凋谢。这部诗集沿用“意大利式”的十四行诗格律,比“莎士比亚式”的诗体在技巧上的难度更大。一首好的十四行诗要能表现出一个思想感情的转变过程,或者发展过程。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在结构上犹如一章乐曲。段落的划分不明显,诗句也常常“跨行”,有一种连续演奏的感觉。而诗的在情感则盘旋曲折,峰回路转。从整体来看,《葡萄牙人十四行诗》回顾了女诗人崎岖坎坷的情经历,从疑虑畏惧到全心接受,情给了她勇气和信心。“情”和“死亡”两个主题不断冲突,反复较量,“情”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整部作品语言优美,才华横溢,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